东滩煤矿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破除“坐等靠要”传统思维,创新构建“省水电、降租赁、盘存量”三维降本体系,在12项可控费用管控中打出精益管理组合拳,推动矿井从“花了算”向“算着花”深度转型。
“省水电”,向能源管理要效益
“面对这样的形势,作为职工我们可以从一度电、一滴水、一颗螺丝钉抓起,做精打细算的‘当家人’。”在该矿的“五转五增五提升”专题微宣讲现场,宣讲员发出这样的倡议。
该矿从思想上帮助职工树立节约水电的意识同时建立“双控三落实”机制精准发力。
一方面严格管控用电时段、设备运行状态及单耗指标,另一方面落实节电职责划分、技术应用、措施执行与考核体系。通过避峰填谷制度的动态优化,矿井电力结算综合单价实现同比下降。
“加强设备管理和系统优化控量是降电耗的关键一招。”机电管理部技术员张孟透露。该矿通过封闭巷道降低用风需求,同步将两翼风井主通风机叶片角度降低,配合压风机余热回收系统与井下水复用项目的持续运行,形成多维度节电矩阵。最新数据显示,矿井商品煤单位综合电力成本稳定控制在22.56元/吨以内,峰谷电量比值压降至58%,两项核心指标均优于管控目标。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该矿构建分级循环体系,加强中水回用管理。
年计划复用120万立方米处理后的矿井水,覆盖井下生产、选煤中心等环节;高盐废水经深度处理后,转化为压风机房、中央空调系统等补水水源。
“这套组合拳不仅保障生产,更直接节约清水成本与药剂费用23万元。”水务技术员指着中水控制阀组介绍。
“降租赁”,向设备利用率要空间
该矿创新实施租赁费“月分解-季考核”机制,将年度通用设备租赁费拆解为月度均值指标,对业务部室实行节超额2%地对等考核并季度兑现。通过三重管控降低租赁成本:严格审批设备增量,压缩备用、待修设备规模并纳入使用单位考核;对长期闲置高值设备启动强制退租程序,目前已将2台蓄电池单轨吊机车、5辆胶轮车返厂大修,预计年度节省租赁费292万元;建立设备周转预警模型,实时监控闲置率超限设备。
“过去皮带空转就像看着电表倒转,现在双确认机制彻底卡住浪费源头。”机电工区贾海成解释。通过“运行双确认”管理模式——井下巡检员与地面集控员实时监测煤流状态,皮带空载超5分钟立即与采掘工作面联系,确认生产情况,不出煤时,及时停机,降低空载率;井下主煤流系统严格按照顺煤流启动,减少设备空开时间。原则上做到工作面不生产无煤时,主胶带运输系统不得运行。主煤流系统全面推行顺煤流启配套实施的空转现象专项考核,减少电能浪费现象。
打造精细设备运维管理“健康档案+预防诊疗”体系。依托设备管理平台建立包含运行时长、检修记录、部件损耗等数据的全生命周期档案,通过预防性、周期性检修,将“故障抢修”转为“周期体检”,降低运维成本。强化润滑、紧固等日常保养刚性执行,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故障率。
“我们现在实行‘周检+包机’双轨制。”设备管理员井勇鹏展示着隐患排查台账,“做到责任到人,每周专项检查,跟踪落实区队隐患整改,形成闭环管理。”
针对设备故障频发问题,该矿建立“故障分析-责任追溯-预防改进”闭环机制。要求对每起设备损坏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特别针对人为操作失误建立考核标准,实行维修成本与责任单位联挂考核。在维修质量管控环节推行“设备维修全记录”和“质量保修卡”制度,关键部件更换需拍摄30秒操作视频并与设备编码绑定存档,自主维修设备实行“质保”,维修工绩效与返修率直接挂钩,实现从维修记录到责任人的全流程可追溯。
“盘存量”, 向修旧利废要潜力
该矿运用ABC分类法动态管控备件库存,每月盘点仓库、采掘工作面现场及区队材料房各类配件库存情况,有效控制配件储备的种类和数量,避免积压。通过建立“区队需求-库存预警-定向调拨”机制,重点管控高价值、高损耗备件,降低资金占用和消耗。
在设备材料复用车间,职工们正将主井更换的三角股钢丝绳整理归纳。
“虽然主副井更换的进口提升绳尚未达到磨损极限,但为确保安全必须定期更换。我们将这些性能完好的钢丝绳专项存储,优先复用于安撤工作面牵引绞车等设备。”
该矿建立物资再生利用标准,施行分级鉴定、分类复用制度。主副井更换的首绳全部复用至安撤工作面牵引绞车使用。对牵引绞车回收钢丝绳经鉴定后不能复用的,用作工作面封面上网等情况使用。将全矿胶带撤除回收后统一管理,对于带宽和胶层磨损程度满足使用需求的,重复投入使用。
除钢丝绳外,还将按钮、报警器、照明灯、H架、托辊、电缆、钢丝绳、胶带等各种物资根据种类的不同,分为小型电器类、大型材料、小型附件类,制定不同的维修方案、考核办法、验收标准,并深入现场、落实实施,产生二次利用价值,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通过以上措施,预计全年可维修各类设备1530余台次,循环复用各类电缆2万米,钢丝绳1.2万米,修复价值约800万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