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新驿煤矿:深挖内潜 守牢效益“生命线”

作者: 张行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3日

今年以来,鲁西矿业新驿煤矿树牢“抓煤质就是抓效益、保煤质就是保生存”的理念,聚焦降矸、除杂、控水三大环节,加强采场设计优化、质量预测预报、过程干预处置,以全流程管控不断提升煤炭“含金量”。

源头管控“出好煤”

面对煤层赋存条件复杂、断层构造带来的影响,该矿实施“五预”工作法超前管控工作模式,严格落实控制顶板、分装分运、控水除杂等措施,加强原煤源头生产全过程管控,以管理创新助推煤质提升。

(7302-2回采工作面)

在7302-2和1500回采工作面推采时,该矿生产技术部提前编制了有针对性的煤质保障措施,过顶板破碎带时支架必须充分接顶,防止架间、架前漏矸,实行跟班安监员兼任煤质监督员,协助煤质管理小组检查割顶、破底、留顶、底煤厚度,现场合理控制采高,严禁人为割顶割底,实现工作面现场24小时煤质跟踪管理。

除了加强顶板管控的硬性要求,该矿还对掘进巷道配置梭车和双仓分离,实现煤矸分装分运,避免矸石进入煤流系统影响煤质,实现源头管控精准到位。

“我们持续优化采掘头面排水系统,落实落地“停机停水”管控措施,通过科学布局,实现散水收集外排并进行集中引流,杜绝人为因素导致煤流水分增加。”该矿采煤副总工程师、生产技术部负责人齐春涛介绍,截至目前,已对各运输系统地质构造影响的淋水点安设挡水棚25处,杜绝了顶板水流进入运输系统。”

刚性考核“抓关键”

根据煤炭产品质量标准,该矿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工作导向,通过工作写实深入分析生产流程,制定完善了《新驿煤矿煤炭质量管理实施细则》《新驿煤矿煤样采取制度》《新驿煤矿化验室化验制度》等一系列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原煤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煤质管理。

每月由调度室负责排定煤质取样表、写实表及含杂抽查班次表,对工作面进行煤质取样及含杂抽查,以抽查考核的方式督促工区加强煤炭质量及含杂管理。同时,建立煤质管控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精准预判煤炭质量变化趋势,精准开展毛煤含矸、毛煤含杂以及精煤含杂“三率”考核,为生产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对井下采样进行煤质化验)

“当遇到特殊地质构造时,安排化验人员同步增加采样检测频次,分析判定煤质变化,形成煤质预测预报资料,为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强化原煤含杂考核力度,在各采掘头面转载点增加了除铁装置,通过机械手段分离铁器类杂质,从源头杜绝煤流污染,提升煤质纯净度。”该矿调度室负责人王兴峰说。

据统计,今年1-3月份完成商品煤化验600余次,井下煤样120余次,洗煤厂入洗原煤、皮带原煤、矸石、自测混煤、自测煤泥约1000余次。

洗选调控“增效益”

在精益洗选和产品统销方面,该矿按照“规范运作、高效运行、优质运营”的管理理念,立足现有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持续优化提升选煤工艺系统,增加选煤设备处理能力,实现精煤产率最大化。

该矿加强对井下TDS干选系统管理,设立专人定期对TDS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确保系统参数准确、分选精度在线、保障TDS系统开机时间、毛煤全部入选,切实提高大块矸石的分选效率,有效减少原煤含矸率。一季度提升矸石4.99万吨,节省原煤入洗成本84.88万元。

(优化分选工艺流程)

年初,通过跟班写实和现场调研,洗选车间增加精煤磁选机一台,解决了因煤质变化、原生煤泥含量高,导致精煤稀介浓度超出磁选机入料要求、精煤磁尾跑介的问题。优化了分选工艺流程,将SDMC500煤泥重介旋流器增设于原SDMC400煤泥重介旋流器上方,在提高粗煤泥分选精度的同时,解决了原煤合介内磁性物占比低、煤泥含量过高,悬浮液粘度过大,影响无压三产品旋流器内的煤粒穿过密度层的情况,进一步降低旋流器内错配物含量,全面提升选煤工艺水平。

(洗选专业召开现场会)

此外,还建立了与洗选服务公司化验数据和客户需求三方共享通道,及时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完善全系统异常指标快速监测处置机制,增强工艺动态管控,根据入洗量合理调配洗选系统,确保商品煤质量合格率100%。

“面对安全形势复杂严峻、煤炭市场波动等不利因素,我们将严格落实降本增效‘七项举措’,深入推进‘四个优化’,实施‘有偿回购+即时奖励’考核,持续加大原煤洗选加工力度,重点抓好‘产洗储装运一体化’管理,保障矿井提质增效。”该矿党委委员、副矿长邱成栋自信满满地说。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