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伊犁一矿:发挥区域整合优势 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 徐占源 马畅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22日

新疆区域整合以来,新疆能化伊犁一矿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抢抓手续办理,进行装备升级,智能化矿山建设,扎实开展党的建设,实现了基建转生产、投产即达产。

手续齐全是前提

伊犁一矿借助区域整合管理优势、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对接新疆能化与政府部门反复沟通交流,攻关权证办理工作,顺利完成矿井竣工验收、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水土保持自主验收,取得矿区不动产证手续26宗。撤销筹建处,矿井由基建正式转为生产矿井。

“手续办理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矿井建设周期长,发生了很多变化,手续办理难度大。我们通过内部积极进行对标改造治理,外部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专班盯靠,最终完成了所有手续办理。”伊犁一矿副总工程师魏国说。

2022年4月20日,伊犁一矿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顺利通过。这次验收对伊犁一矿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矿井正式由基建转生产。

“当时是特殊时期,找竣工验收的专家都不好找,通过能化公司、矿层面各级领导的积极协调,按期组织开展了矿井竣工验收。”伊犁一矿生产技术部主任王德勇说。

设备升级是关键

转为生产矿井后,如何实现投产即达产,成为了摆在伊犁一矿全体干部职工面前的重要考验。

该矿超前规划,方出新疆基地走向最长、可采储量最大的1503工作面,可满足矿井近3年的开采需求。在设备选型方面,超前考虑工作面三机设备配套,多次邀请业内专家召开设备选型会议,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赴先进矿井调研,确定了最适合工作面开采条件和需求的三机设备,确保了设备过硬。

“基建转生产后,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能生产出1000万吨煤,以前的三机设备小,不能满足1000万吨产能。因此我们对三机设备进行了升级。”该矿机电部主任隋世亚说。

智能化建设是支撑

该矿聚焦智能化建设,提升采煤效率。实现采掘系统“智能少人化”、辅助运输系统“连续高效化”、机电装备控制“远程地面”、洗选系统“集约智能化”,实现减人增安提效目标。

“通过工作面智能化应用,我们能够及时掌握和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实现全过程动态管理,提高了采煤效率和安全系数。”该矿综放工区区长高超说。

不仅如此,该矿还在“一调度+两中心”高度集控生产新模式的基础上,高标准建成“智慧管控+数据共享”型智慧矿山指挥中心。探索出一条以大数据中心为基础,智能化工作面为特色,智慧机电运输系统为支撑的发展之路。

安全生产是生命线

通过装备升级、智能化建设,达产的硬件条件具备了。但是,达产还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安全生产。

该矿夯实基层基础,大力推进“六好区队”“五型班组”创建,用实天山e·求知、山能E学等平台。推行“明白卡”“安全确认”制度,加大安全薄弱人物、安全薄弱地点“双薄”管控力度。开展安全演练,提升职工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抓好抓实重大灾害治理,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原则,落实“探、防、堵、疏、排、截、监”综合防治水措施,消除突水风险。采取物探、钻探相结合验证举措,底板含水层超前疏降和限厚开采措施,切实防范化解水害风险。此外,统筹抓好火灾防治,瓦斯、煤尘治理和顶板管理,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党的建设是坚强保证

投产即达产,人是关键。该矿通过党的建设,凝聚职工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该矿落地“聚·融”党建,创优“五色花”“三色令”等党建品牌。落实“和·润”文化,建好“守望树”职工之家。深入推进“两珍惜、两保持”“四增强、四提升”形势任务教育,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弘扬正能量,凝聚发展动能,增强发展信心。

“我们通过提升各党支部党建工作水平,深化党建品牌内涵,全力推动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各民族职工强大合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企业实现投产即达产。”该矿党群工作部部长、工会副主席、团委书记陈鹏说。

新疆区域整合三年以来,是伊犁一矿连续达产的三年,是伊犁一矿快速发展的三年。砥砺奋进新征程,奋楫扬帆再起航,伊犁一矿将继续朝着“五个示范”矿井建设目标阔步前行。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