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郭屯煤矿:“333”模式 总有一条你的赛道

  孔庆玉 刘景霞 戚晓婷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14日

在鲁西矿业郭屯煤矿,一场致力于青年人才成长的“接力赛”正如火如荼进行。近年来,该矿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山东能源“31789”人才培养工程,坚定不移推进“人才强企”战略,聚力构建“333”青年人才培养新模式,为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开辟“快车道”,加速培养矿井优秀年轻后备力量。

(高校毕业生座谈会)

该矿将青年人才培养作为“一把手”工程,通过实施“3+1”帮带、专业大讲堂、青年人才工作写实三项机制,建立“双向交流”培养、攻坚实践、管理考核三大平台,构建联合培养、“两个激励”、青年英才联盟三个载体,以及畅通青年人才晋升路径,确保高校毕业生待遇,提供全面后勤支持和教育引导等方式,多措并举挖掘青年人才成长潜力,精耕细作种好人才培养“责任田”。

2024年刚毕业就来到郭屯煤矿的大学生胡廷毅,对“3+1”帮带成长成才方案深有体会。“业务导师毫无保留地分享管理经验,技术导师手把手教我操作设备,政治导师在我迷茫时给予鼓励和引导。有了他们,我迅速适应了工作环境,明确了职业方向。”胡廷毅说道。

“像胡廷毅这样的青年人才,在郭屯煤矿都有专属的成长规划。矿党委依据他们的专业与性格,为每位青年人才配备业务、技术、政治三位导师,从不同维度助力其成长。”该矿党委组织部部长王利涛表示。

(专业大讲堂)

煤矿生产面临诸多挑战,“专业大讲堂”成为青年人才提升自我的重要平台。该矿掘进工区副区长张凯深有感触,他说:“总工程师主讲的智能化建设讲座让我大开眼界,互动中大家畅所欲言,不同观点碰撞出创新火花。这让我对智能化建设有了更深的理解,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据悉,该矿“专业大讲堂”由总工程师牵头,各专业副总师授课,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青年人才在学习中不断拓宽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营造了“传、帮、带”的良好氛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该矿采煤工区技术员王钰磊在“双向交流”培养模式中收获满满,“我最初在基层一线参与快速掘进工作,那里条件艰苦但锻炼价值极高。后来又分别交流到生产技术部和采煤工区,不同岗位的锻炼让我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经过多个专业和岗位锻炼的王钰磊在采煤工区如鱼得水、干练十足,亦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双向交流”培养)

通过“双向交流”,郭屯煤矿让青年人才在基层与管理岗位间历练,并注重选拔有学历、有职称,能干事、会干事的“干将、闯将”,给他们搭“台子”、架“梯子”,助力他们实现个人与矿井发展的双赢。

在“联合培养”方面,该矿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分管领导定期与青年人才进行深入交流,党委组织部深入研究需求并优化培养计划,基层区队和班组通过师徒制度加强培养效果,群团部门则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其归属感。这种联合培养模式,让青年人才在各个层面都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关心关怀。

(王明辉与同事讨论方案)

而激励机制也让青年人才充满向上动力。被提拔为生产技术部部长的90后大学生王明辉很感慨,他说:“矿党委优先给我们机会,让我在重要岗位上施展才华,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也激励着周围更多青年积极奋斗。”他们坚持优先安排岗位分配和提拔任用原则,通过职务晋升和荣誉奖励等激励机制树立积极向上导向。

据统计,郭屯煤矿现有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管理人员220人,其中58名表现出色的“90后”走向管理岗位,8名“80后”被提拔到副总师岗位。

“我们将不断优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为青年人才提供锻炼、提升、展现自我的广阔舞台,为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该矿党委书记、矿长申世豹说。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