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蒋庄煤矿:激活精准培训“蓄水池” 浇灌企业发展“人才树”

作者: 尹丽君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11日

这边,采煤机维修、开关电器维修技能人才“对口代训”刚刚结业。那边,通风防尘工区“技师小课堂”便拉开帷幕;

这边,“专业技术公开课”课堂上奋进思潮尽奔涌;那边,机电设备制修厂实操课堂上拜师学技氛围浓。

正是一年春好处,枣矿集团蒋庄煤矿各单位呈现出你追我赶、学技蓄能的勃勃生机,而这正是该矿大力实施员工技能提升工程、开展“精准培训”的生动剪影。

人才被誉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站在矿井“转型突破”的十字路口,蒋庄煤矿始终坚持“人才强企”战略,立足于矿井安全生产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式精准培训”,通过内部自主培养、专业对口代训等方式,为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自主培养 为“本土”人才“镶上金边”

日前,一场真刀真枪的电焊工(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工艺结业考核在该矿机电设备制修厂精彩上演。

只见两名参考学员一手拿保护罩、一手握焊枪,或立焊、或平焊,焊花飞溅处,留下一道道完美的焊接曲线。

(机电设备制修厂电焊工焊接工艺结业考核现场)

“祝贺两位学员顺利通过考核。”经过现场“考官”严格考核,梁配和魏然两位电焊工顺利通过结业考核,他们的师傅任传统和周成伟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当前,矿上掌握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工艺的技术人才相对较少,同时一些关键技术工种也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该厂党支部书记刘政告诉笔者,为改变这一现状,更好地适应矿井发展,他们根据《蒋庄煤矿技能人才精准培训方案》有关政策,充分利用自己技术优势,根据岗位需求,以“师带徒”的方式大力开展内部自主培养,并于去年四季度举办“师带徒签约启动仪式”,七对师徒成功签订了“师徒协议”。

此次二氧化碳保护焊结业考核正是为检验“师带徒”内部自主培养的成效而进行的首次考核。

“此次考核让我们倍感欣慰,不仅让任传统这样的‘技术达人’们后继有人,也为像梁配一样的‘本土’新秀‘镶上了金边’,使他们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该厂厂长刘建林说。

为激发师傅教的热情和徒弟学的激情,该矿实行月度师徒津贴激励机制,在师徒期满组织考核,经考核合格的,每月分别给予师傅500元、徒弟200元的嘉奖。考核不合格的认真分析原因,依据“师徒协议”严格落实处罚。

传道授业有奖金,潜心学技拿奖励!这样的培训激励机制大大调动了职工学技术、练本领的积极性。看到梁配和魏然不仅学到了真本领,还拿到了奖励,其他六对师徒也摩拳擦掌、积极“备战”,迎接属于他们的“期末考核”。

对口代训 借智借力破解发展“囧”境

“没有技术,真是寸步难行。曾经,设备一有‘头疼脑热’我们就得拆解、上井,再请机电设备制修厂帮忙维修,这一上一下就耽误很长时间。现在,通过矿上实施的‘专业对口代训’,破解了我们发展的‘囧’境。”提起“专业对口代训”,综采二区区长孔德文便两眼放光。通过今昔对比,他由衷地感慨道“自己有技术人才比啥都强,真是求人不如求己。”

然而,以前,他们难就难在缺少专业维修人才上,想培养又苦于本单位没有设备设施,正是受这些技术条件限制,无法进行自主培养。

和他们面临同样问题的单位不止一家。

怎么办?怎么破解这一技术人才培养难题?

“我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推行‘专业对口代训’的方式来消除单位、部门之间的‘梗阻’,通过借智、借力、借资源实现人才、技术共享,从而取得1+1>2的人才培养效果。”该矿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王兴华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需求单位向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提交“技能人才培养订单”,具有培训能力的单位申请“接单”,培训结束需求单位与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共同组织考核合格后,矿给予“接单”单位每月每人次 1000 元的奖励(其中带徒人 500 元)。

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该矿综采二区、掘进工区、综掘二区、地面制浆队等单位先后向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提交了开关电器维修、采煤机维修、装载机驾驶员等“技能人才培养订单”,具有培训能力的机电设备制修厂和煤炭运销中心申请“接单”,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共举办了四期“专业对口代训”,先后为矿井培养2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向兄弟单位借智借力,也‘借’来了我们发展的底气。现在像给开关换个插件,煤机远程控制系统调试等小小不然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自己解决,减少了设备来回运输的麻烦和影响生产的时间。”孔德文说。

(机运工区“技师小课堂”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在开展内部自主培养、专培训业对口代训的同时,该矿还通过“厂家+院校”联合培训和专业团队培训的方式精准培训专业人才。针对新设备、新工艺以及专业性较强的人才需求“订单”,联合枣庄新远大装备制造公司举办了两期单轨吊司机及维修人员培训班。并开展“专业技术公开课”“技师小课堂”等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培训形式,锤炼了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