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矿集团洗煤分公司,集聚着一群秉承创新理念、饱含创新能量的85后、95后技术骨干,他们以“创造价值和服务企业”为初心使命,不畏挑战,攻坚克难,努力探索洗煤创新之路,为洗煤创效价值最大化全力以赴,他们就是荣获能源集团“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的“许光前提质创效创新工作室”团队。
今年34岁的许光前是新矿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在读博士后,中国矿业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作为工作室的“领头雁”,他顺应“双碳”政策环境,将工作方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带领团队致力于研究洗煤工艺创新、生产系统优化、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打通洗煤技术“瓶颈”。
创新创效的“聚宝盆”
“重介背灰”一直是洗煤行业的共性难题,工作室构建“上游环节为下游环节服务、重介不背灰、煤泥减量化、减少重复分选”四大选煤技术理念,强化过程控制,细化技术管理,探索研发出“高频叠筛”精细分级技术和“二次浮选”深度降灰工艺。精细分级技术在孙村、翟镇等12座选煤厂应用后,粗精煤泥灰分降低1-3%;“二次浮选”工艺将华丰、协庄等8座选煤厂浮精灰分稳定控制在合格指标内,提高了精煤回收率,有效解决了“重介背灰”这一大难题,成为选煤行业颠覆性创新的示范引领。

在全国率先推行煤泥深加工技术改造;中煤再洗改造项目居国际领先水平;中煤深加工技术实现中煤解离回收精煤;攻克重介背灰及均质化掺配技术,荣获2020年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国家知识产权局授理专利项目13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新矿集团三年精煤回收率累计提高8%,洗煤创效达3亿元……
工作室2018年成立,在短短不足四年的时间,取得了一项项骄人的成绩,得益于迎难而上、踏实肯干、讲求实效的团队精神和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严谨作风。工作室成员聚智聚力,创新创效,促进煤炭洗选“蝶变”,实现“选煤极致增收”。
技术革新的“加速器”
“在煤泥深加工项目调试过程中,遇到了浮选系统运行稳定性差、浮选柱漾料、高灰泥矸灰分未达预期等棘手问题,长时间攻不下来,我想到过放弃,但是后来在‘巧解难’技术共享会上,通过大家的反复讨论和多次试验,使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群策群力集众智,办法总比困难多啊。”工作室成员李伟明说。

技术指标周分析、过程控制指标月分析、工艺动态月巡检、月度技术共享会,开展技术交流和课题攻关研讨,不定时进行“头脑风暴”……这些都是工作室的常态活动。在课题研究或项目建设中,工作室成员最热衷于“把脉会诊”,大家“对症下药”开良方,集思广益解难题。
围绕重点项目,工作室定期邀请选煤行业技能大师、科研院校专家教授进行全方位诊断、建言献策,根据数据分析、现场实践、横纵向对标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项目落地落实、复制推广。
人才培养的“孵化器”
秉承“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的理念,工作室构建全员参与的月度“小微”创新体系,打通技能人才从“小改小革”到“技术骨干”的快车道;构建科研人才绩效量化评价体系,推动重大关键技术创新和月度“小微”创新相结合,在提高全员创新积极性的同时,不断发掘人才,选拔培养,充实力量。
工作室还专门为新入职大学生制定成长成才计划,通过技能培训、科室轮岗、“一月一课题”活动,强化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操能力,加快他们由知识型向创新型、实践型转变。
推动人才培养阶梯化、制度化、常态化,让“孵化器”“孕育”出更多过硬的技术型人才。如今,在工作室的推动下,涌现出了一大批岗位标兵和技术能手。其中,行业技能大师3人、泰安市技术能手1人、能源集团首席技师2人。

攻克一项难关,干好一个项目,带出一批人才。“许光前提质创效创新工作室”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搞研究,为企业创新发展解难题,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为能源企业走出一条绿色低碳清洁发展之路贡献“青春”和“智慧”力量。“服务矿井,迈向极致,实现洗煤创效,是我们的责任和不懈追求。下一步,我们将攻关基于云平台和大数据的选煤智能化关键技术,打造能源集团和新矿集团智能化选煤厂建设标杆。”“洗煤博士”许光前对工作室的长期工作规划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