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志矢不渝,36年如一日扎根生产一线,无怨无悔,是艰苦奋斗的接续传承;
他,不负众望,26年班组长生涯实现安全生产,是始终牢牢坚守红线意识的具体体现;
他,身怀绝技,练就了一身“支架安撤”绝活,荣誉背后,是攻坚克难的生动实践;
他,就是枣矿集团安撤公司项目二部工长任思峰。
“思峰,我干煤矿的时候,获了很多荣誉,有付出才有回报,你也一定要艰苦奋斗……”1985年,带着父亲的教诲,任思峰从一名采煤工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记得第一次跟着师傅下井,那时的井下不像现在,到处黑乎乎的,空气又热又闷,条件很不好。”任思峰回忆道。
尽管如此,但任思峰谨记父亲教诲,他想着别人能干的他肯定也能干,而且还要干的比别人更好。采煤、打钻、架棚、装煤等脏苦累的活,他抢着学、抢着干,很快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技术大拿。
正当他准备在采煤专业上一显身手的时候,因工作调整,他分到安装工区。隔行如隔山,刚开始也摸不到头绪,尽管没有师傅带,但他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很快练就了一身技能实现成功转行,加上能吃苦,当年就担任了组长。
“成功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奋斗,才有精彩的人生。”任思峰说。安撤工作相比采煤危险性更大,自从担任组长以来,他始终坚持把安全放在首位,围绕当班的任务,通过身边的典型案例向职工讲清怎么干才安全,切实抓好班前教育。每次下井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现场安全环境,做到先安全再生产。自担任班组长26年时间里,班组从没发生过一起轻伤及以上事故,这在素有“高危中的高危”之称的安撤专业来说,实属不易。
“‘不会干的找我、干不了的找我、不能干的找我’,这是思峰常说的三句话。”据项目二部党支部书记赵恒伟介绍,“安撤队伍成立初期,一部分人员是转行过来的,思峰是个技术大拿,不但能很好的完成当班任务,还通过言传身教,带出了队伍。”
2020年1月22日,任思峰所在的晚班也是他所在单位春节假期前最后一个班次,他接到的任务就是把回撤迎头掩护架造好,确保节日期间的顶板安全。
对于身经百战的他来说,这个任务不在话下。然而到了现场才发现,受条件限制,必须先抽掉2个端头架,再撤3个基本架,并将其逐个形成掩护架。
“这个工作量一个班不可能完成……”
“这要干到什么时候,还得回家过年呢……”
一些职工开始发起发牢骚,单班要完成这些工作量,对于干了20多年安撤的任思峰来说也从来没有经历过,加上节日前后本身就是个安全薄弱日,更何况在节前最后一个班的节点上以及当班面临的任务,让现场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更让他感到“压力山大”。
“无论再难,掩护架必须得形成,要不然隐患更大。”在看到现场情况后,任思峰心里早就有了定论。
他深知,此时最重要的一是首先让职工心情平复下来。二是要稳扎稳打,不能急躁,更不能冒进。他向职工讲清当班任务的重要性,激发职工的责任感,同时从晓之以理到动之以情的做好安全教育。施工中,他处处带头干,以身作则调动职工积极性,很快,两个端头架顺利抽出,并打上木垛,加强顶板管理。随后,按照以往的工序稳扎稳打,将抽出的基本架尾梁吊起防止拖底,然后将支架一步步后退形成掩护家。抽架、下棚、调向、退架;一架、两架、三架,在他的带动下,职工们士气高涨,最终圆满的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团结凝聚强大力量,奋斗铸就精彩人生。这是我职业生涯的一次高峰时刻,更是我们班组可以永远拿来‘炫耀’的资本。”任思峰得意地说到。
5年前,任思峰的儿子退伍后来到枣矿集团,成了一名掘进工。“退伍不褪色,在新的‘战线’上,还要持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同样教诲这个“矿三代”,一定要守好艰苦奋斗的“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