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面前,他是“神医”,能精准把脉问诊;生产一线,他是领头羊,带领工友干出骄人业绩;闪亮职场,他突破自我,成为技术创新、改革创效标兵。他是枣矿集团岱庄煤业公司机电工区技术主管聂青龙。
参加工作18 年来,聂青龙实现了从实习生到维修大拿、再到技术主管的角色转变。无论岗位如何变化,他始终用汗水和对矿山的热爱之情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小我就对维修有着浓厚的兴趣,家里的录音机、电风扇等许多电器都被我反复拆装过。”提起干技术的初衷,聂青龙一脸满足地说到。
提升系统是矿井生产系统中的关键环节,是联系地面和井下的“咽喉”部位,决定着矿井的生产能力。产量需求大的时候,主井提升量就会很大,两个班同时生产,加班延点早已成为常态。尤其是装载人员,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一个班下来重复操作、提升数百钩,容易造成操作疲劳、增加错误几率,影响提升效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聂青龙下定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如何提高工效?如何降低职工劳动强度?如何增加安全性能?他利用工作之余到处查阅资料,虚心向厂家技术人员请教专业技术知识,一有时间就在办公室反复研究、反复试验,有时有了新的想法一干就是一整夜。在领导的支持与团队的配合下,经过努力,他最终完成了主井系统改造工程,彻底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实现了主井提升系统定重自动装载、驱轨自动卸载、主井提升系统自动运行,减少了10名现场作业人员,每年可降低成本约60余万元,为矿井减人增效,提高工效,智能化建设提供了保障。

“我们工区井上井下大小设备有500多台,所有设备的详细参数聂工都了如指掌,熟记于心。哪里出了问题,聂工甚至听声音就能诊断出来。”机电工区见习技术员说。凭着一股韧劲和钻劲,聂青龙分析归类、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机电检修技能,逐渐成为机电系统技术骨干和创新活动领军人物。
2021年5月,聂青龙自主设计完成了胶带机试验平台,该试验平台,依据MT872-2000标准,利用废旧设备制作,总体投入不超过0.5万元,实现市场10多万元产品功能,解决了胶带机保护系统中烟雾、温度保护试验现场无法试验的难题。

聂青龙积极寻找生产中课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加强对自动化控制技术、数字量、模拟量模块深层次基本构成及控制原理的学习。在他孜孜不倦地潜心钻研下,2017年至2021年间,共完成技改革新项目33项,创效500余万元,完成的《主井绞车换向柜革新》等多项成果,荣获枣矿集团群众性五小成果“二等奖”和山东能源集团五小创新“优秀奖”,在省级煤炭系统刊物共发表关于提升系统、供电系统论文3篇,完成实用新型专利2项。
“成绩只代表过去,我将继续潜心钻研技术,紧紧围绕矿井生产实际,集思广益,努力将创新成果应用到生产实际当中,立足岗位创新,降低劳动强度,增加生产效率,减少设备故障率,实现安全效益双丰收,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保障。”聂青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