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内)
综合消息
矿业非上市公司

郭屯煤矿:“控”字当头 “质”中见效

作者: 王凤斌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07日

今年以来,郭屯煤矿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突出煤质管控,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念好“控”字诀,做细做实控矸、控杂和控水文章,全面提升原煤质量,1至11月份,原煤发热量同比提高471大卡,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

源头控矸

郭屯煤矿地质条件复杂,断层较多,在进行采煤作业时,往往造成大量矸石混入煤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煤炭质量。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该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针对采煤工作面不同情况,分别制定实施了专项回采方案,从源头治理,严控含矸率。1至11月份,原煤含矸率较同期下降8.96%。

“当工作面遇到断层时,我们会根据断层影响范围,实施分割分装分运措施,使煤、矸分离,煤质热量提升400多大卡。”该矿综采二区区长李连立说。

为确保措施落实到位,该矿成立工作专班,每天绘制采煤工作面素描图,测量确定最佳采煤角度,指导现场采煤作业。

当遇到厚薄不均的煤层时,他们有针对性地采取分层截割、分装分出的回采工艺。当煤层厚度大于2米时,严格控制推采高度,全煤段沿顶底板回采,最大限度减少割矸量,确保煤质。

在巷道掘进施工中,该矿严格落实既定施工工艺,当工作面为全岩时,利用采区煤仓、矸石仓“双仓”配置,直接进行煤矸分离;当工作面为半煤巷时,实施分掘分出措施;在巷道修复施工中,对煤、矸进行分装分运。

对因条件限制不能直接煤、矸分离的,则采取人工拣矸,并通过矸石充填方式,实现煤、矸置换。为调动员工拣矸积极性,制定人工拣(充)矸奖惩办法,按照每吨300元标准进行奖励。1至11月份,人工拣矸335吨,奖励6万多元。

煤流控杂

控制杂物是提高煤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如何做才能达到最好效果?针对这一问题,郭屯煤矿在全煤流管控上下起“绣花功夫”。

“采煤工作面是控制杂物的重中之重,主要是对锚网、锚杆、锚杆盘等支护材料的管理,防止杂物混入煤流。”该矿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煤质管理员孟刚介绍。

该矿重点加强对生产源头的控制,在采煤工作面生产时,要求跟班管理人员和当班班长,必须在开机前将本班作业范围内采帮侧的锚网、锚杆、锚杆盘等支护材料提前拆除,防止支护材料等杂物进入煤流。

在掘进工作面,该矿要求距工作面50米范围内,严禁出现废物废料等杂物。为此,他们在生产现场配备了废物废料回收箱,随时回收废弃物,统一集中管理。

电磁除铁器是煤流沿线除杂的重要设施,该矿定期对煤流沿线除铁器除铁效果进行评估,并加强维护保养,确保除铁器正常运转,实现与皮带机联动。

据了解,该矿对除铁器吸附的废铁实行责任倒追制度,对于确定来源的,将对责任单位按每公斤10元进行罚款。对无法确定来源的,按照每公斤10元标准,根据生产情况及采掘占比2:1的比例对区域内所有单位进行联责处罚。

为调动负责除铁工作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他们按照每公斤10元对运转工区进行奖励。同时,对随煤流升井的杂物确定每万吨70公斤含杂率标准,超出标准,按照每公斤30元进行处罚。

“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实施杂物来源责任倒追回购制度,共罚款34万多元,奖励 21万多元,原煤含杂率同比下降31 %,效果显著。”该矿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主任张国栋表示。

全程控水

影响该矿原煤水分的主要是工作面积水和煤流沿线顶板淋水、喷雾及冲尘用水等因素。为充分控制原煤水分,该矿对原煤运输全过程,从顶板淋水到空中喷雾、冲尘用水,再到底板生产积水,进行全方位、立体化防护,最大程度降低原煤水分。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排水措施,根据工作面或巷道坡度设置排水点,安排专人负责,集中收集外排,做到先排水再生产,防止积水进入煤流。”该矿综采一区区长周忠建表示。

在煤流沿线,该矿重点对喷雾、冲尘用水进行管控,根据现场实际进行喷雾、冲尘作业。对巷道顶板存在淋水区域,全部搭设档水棚,对顶板淋水进行疏导,防止水分进入煤流。同时,加强对动筛车间的散水管理,严禁用水冲刷煤流系统,防止散水混入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