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以来,岱煤公司以源头把控、过程管理、加强考核为抓手,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煤质管理工作机制,助力企业打好煤质管理“主动仗”,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队长,煤质考核管理组的人又来了,这群家伙也不嫌累,天天往工作面跑。”该公司综采一区生产现场,职工彭庆礼对着身边的副区长刘伟说。

“你懂啥,加强煤炭生产源头管控,也是为了保证煤炭产品质量,使咱们公司煤炭产品的灰分、硫分、水分和挥发分稳定在标准区间范围,确保产品合格率和客户满意度。”刘伟回答道。
为保证煤炭质量持续稳定,该公司成立采掘工作面煤质考核管理小组,制定煤炭产品质量管理办法,加强现场监管、巡查力度,每日安排专人前往采掘工作面检查生产情况,严控各工作面割煤比例,尽量避免采掘工作面割顶,割底现象的出现。
同时,为了掌握第一手煤质情况,企管科煤质化验室坚持每日采样化验,当井下出现地质构造带等特殊情况时,视情增加采样化验次数,为精准配煤提供了保障。此外,紧盯掘进工作面生产环节,严格按照设计和规程要求施工,杜绝随便破顶、破底现象,全力把好煤质管理“源头关”。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提高煤质就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在煤质管控上,要坚决做到全流程、全覆盖。”岱煤公司经理李昌虎表示,要坚持抓好煤质,充分发挥品牌效应,用质量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在把好生产源头关的基础上,他们严格按照煤炭产品质量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对煤炭运输过程的实时监管。协同调度员、皮带运输队集控员,对煤炭运输过程实行24小时动态监控,发现影响煤质的行为,立即汇报,严格落实责任人,并进行跟踪复查,坚决杜绝采掘工作面外水、工程杂物等进入运输皮带。
同时,加大对各皮带煤炭采集力度,通过增加提取煤样检测次数,全时段监测数据变化,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煤炭运输过程中的精准管控,实现煤质恒定达标。
以规范为导向,以创效为目标,该公司认真梳理各流程环节,层层压实责任,对各采掘区队、机电工区、企管科、调度室、销售科、洗煤厂、生产科和地测科施行量化考核管理,通过现场考核、绩效考核、月底评分表考核三种考核相结合,形成全员煤质管控大格局。
“抓煤质管理不仅是部门、区队的事,也是我们职工自己的事,大家都树立了‘保煤质就是保效益’的意识,在工作中积极主动清理煤流中的矸石和杂物。”该公司综采工区班长胡道建说。

他们依据煤质管理考核标准,细化了煤质工作人员奖惩制度,对原煤生产、运输、洗选等工序进行分工管理;每天组织召开煤质管理例会,通报各项煤质指标情况,分析煤质水分、发热量等变化的因素和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做到具体环节落实到人,并和相关责任人挂钩,做到职责分明,奖罚有据。
据了解,该公司还通过洗选配煤、煤泥水处理系统技改升级,不断探索提质增效新路径,打好提质增效“组合拳”,四季度以来累计创效近200万元,煤质提质增效快速成为矿井持续稳定发展的强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