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枣矿集团蒋庄煤矿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他们在“学史力行”中彰显担当作为,在岗位履职尽责上大显身手,在为职工群众办实事上用心用情、不遗余力,切实当好职工群众的贴心人、领路人。
“我们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持续激发党员领导干部的‘红色动能’,引导党员干部在矿井各项工作,以及为职工群众办实事中大力弘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切实树起党员旗帜,凝聚起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该矿党委书记雷其玉说。
学史力行——“我是党员让我来”

“大家都别争了,我是党员让我来。”
蒋庄煤矿更换副井东罐罐笼大型施工工程,已进展到将重4吨的尾绳连接到罐笼上这一关键环节,然而,这样的一波操作如同在虎口中拔牙,既难又险,需要在井深达360米的副井井筒进风口、且还要在仅1米多的狭小空间中进行操作。这样的工作环境,让谁上党员王国利都不放心,于是,他不由分说,系上保险绳义无反顾地登上操作台,蜷缩在狭小的空间中奋战5个小时,终于成功将两根重4吨的尾绳连接到了罐笼上。
平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候豁得出,这就是一个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蒋庄煤矿通过选树党史学习教育示范点,打造党员“七亮目视化”、学史力行“365”工作法等管理品牌,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中汲取奋进力量,在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创新创效各项工作中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以“学史力行”的实行行动推动矿井健康发展。
“请矿上放心,我们一定啃下这块‘硬骨头’。”面对矿党政交付的南一采区3下块段煤仓施工这一艰巨任务,掘进三区区长赵夫乾、党支部书记惠祥利向矿党政立下军令状。
然而,南一采区3下块段煤仓深27米,容积达400立方米,煤仓深度大,现场安全隐患大,施工难度大。
困难面前,他们以党员“七亮目视化”管理品牌为引领,针对煤仓地质复杂、穿层施工、稳定性差的实际,党支部成立党员技术攻关小组,瞄准提速提质的技术需求,不断优化方案,将登高软梯改为壁梯,既稳定可靠,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党员突击队”和“党员先锋岗”始终冲在前、干在前,带动班组职工迎难而上,日进尺最高达4米,最终提前20天高质量完成了任务,较外委施工节约了近200万元的费用。
“党员干部只有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才能磨砺出担当重任的真本领。”该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孙海涛说。
我为职工办实事——“职工的需求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现在每天爆破工作量大,矸石掉落得多,我们每天光清理矸石就得4个小时,累得腿酸背疼不说,现场还存在安全隐患。孙工你点子多,给大家想个法呗。”

在3下909工作面过断层期间,因断层影响范围大,最多时每天需打400多个眼,造成大量矸石掉落,令该矿综采二区职工叫苦不迭,随即向该工区技术主管、党员孙中灿提出这样的诉求。
“职工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孙中灿向党支部反映情况后,第一时间成立以党员为首的创新工作小组,使用格宾网+油绳制作了柔性挡矸帘,减少人工清理矸石量90%以上,且有效的保护了电液控和架间管线,降低了故障率,赢得了职工的连声称赞。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攻坚克难,方显担当。蒋庄煤矿始终将改善职工群众工作环境、提高生活品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职工群众反映的一张张问题清单,当作党员干部排忧解难的履职清单,先后完成了“激光雷达3D成像煤矸识别智能分选机器人”“电缆自动拖移装置”等创新项目、攻关课题,将职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同时,为持续提升职工群众的幸福指数,该矿各级党员干部大力开展矿班子+科室负责人+基层三大员“三级联动”大走访大排查,在基层声音中找准“办实事”方向,在真抓实干中增强“办实事”能力,梳理汇总56条民生问题,逐一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做到职工点单、企业买单。
打造党建调度“365”和党员“红管家”服务品牌,推广实施 “公管服信息在线实时查询”“自助配钥匙”“个人物品临时看管” “便民服务台”等人性化、微服务项目,让职工感受到党员服务职工的真情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