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内)
综合消息
保障支撑产业

淄矿集团东华水泥:点燃创新“引擎” 打造创新高地

作者: 范振峰  位少青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02日

参与完成27项创新成果,年创效300多万元,这是2021年淄矿集团东华水泥公司孙娟劳模创新工作室创造的业绩。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淄矿集团东华水泥紧紧抓住创新工作室这一阵地,定目标、立课题、抓落实,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让短板变“长”

2021年,对孙娟劳模创新工作室来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工作室先后被命名为“山东能源首届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山东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完成的“大数据技术在熟料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成果荣获中国建材技术革新一等奖。

“工作室就是要出成果。”该工作室带头人孙娟说,作为水泥企业,面对水泥市场竞争的压力,质量领先、技术领先、成本领先都是立足市场站稳脚跟的核心竞争力。

熟料质量波动大、28天后期强度低是制约质量提升的“短板”,如何让“短板”变长呢?

“我们倒查引起质量波动和造成后期强度低的所有原因,关口前移,放大可能波及的‘圈子’,逐个分析‘过筛’,然后‘对症下药’,成功破题。”工作室核心成员单超说。熟料质量稳定提升后,他们又大胆出新,陆续推出机场水泥专用熟料、低碱水泥、高铁水泥等品种,使产品更具有竞争优势。

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他们积极破题用工业废渣、铝质废料以及选矿废料等替代部分原材料,并成功研发出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年降本达240余万元。

让金牌更“亮”

近日,金牌工人孙德文创新工作室又传来好消息,“水泥熟料线处置高效煤粉锅炉粉煤灰的研究与应用”荣获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三等奖。这是能源集团唯一获奖项目。

该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由获得全国建材行业劳动模范和淄博市十大金牌工人孙德文担任带头人。十几年来,在设备改造、自主研发、小改小革中卓有成效,取得50余项创新成果,仅国家专利就10项,创造经济效益近400万元。

孙德文退休后,80后员工田海洋接过接力棒。

前段时间,他们了解到,淄博市在全省率先完成高效环保煤粉锅炉替代改造,但改造后锅炉产生的粉煤灰游离钙、烧失量等指标高,造成粉煤灰无法利用、处置难度大等难题。“这是一个好的课题,咱们要攻克它。”该工作室成立“处置高效锅炉粉煤灰”的课题,通过对粉煤灰成分进行化验分析,研究论证,并多次进行试验,先后在工艺操作、配料调整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成功完成利用水泥熟料线处置粉煤灰的研究与应用,实现粉煤灰无害化处置,年可创造经济效益100余万元。

让匠心传承

2021年仇斌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淄博市劳模创新工作室”。该创新工作室也是该公司精益学堂的教学阵地。

“工作室也是人才培养的高地,传承工匠精神是我们的责任。”工作室带头人仇斌说。工作室每年、每季制定创新计划,成员人人有创新课题。

“每季度工作室组织一次比武活动,比创新、比技术、比绝招,看谁负责的设备运转率高,看谁电气操作技术水平高,看谁创新自动化程度高。”仇斌说。在“比、学、赶、超”的氛围下,“汽轮机变频器双驱动高温风机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与应用”“高压变频控制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等20余项创新成果斩获不同层级的奖项,年创效达300多万元。

作为精益学堂的重要教学阵地,该工作室制作课件300余份,组织培训600余人次,提报提案改善及合理化建议300余条。2021年,该工作室成员带领的徒弟中,多人获得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淄矿集团首席技师、淄矿集团技术能手称号,4人获得“淄矿工匠”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