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内)
综合消息
高端装备制造

重装集团:打通人才上升通道

作者: 朱凤姣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16日

重装集团鲁南装备公司职工李建最近信心倍增,就在上个月,他被公司聘为主管工程师,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晋升为主管工程师,他不仅能享受正科级薪酬待遇,每月还能额外拿到1800元专项津贴,工资的上涨让他干起活来劲头更足了。

“截止目前,我们已经完成技术和技能两个通道初级、中级人员选聘工作,共有790名职工被集团公司聘为技术和技能人才。”山能重装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部长韩捷介绍,这些人员在受聘期间,考评合格将享受管理序列同等级别薪酬待遇,而且每月还能拿到100010000元不等的额外津贴。

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传统观念,实现由“伯乐相马”向“赛场选马”转变,让一批德才兼备、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领头羊”,山能重装三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收入和地位的提升让技术和技能人才干劲空前高涨。

人才是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在改革发展会议上强调,要聚焦关键领域、发展需要,加大市场化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形成人才建设的“强磁场”。

按照这个目标和要求,今年山能重装全面启动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国有企业职能定位不清晰、人才机制不活、管理模式粗放、论资排辈、“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等问题弊端,全面激发企业人才活力和内生动力。

该集团突出顶层设计,按照“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目标和要求,以改革评估为牵引,在充分基层调研、问题诊断、论证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编制了山能重装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每项改革任务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层层分解落实、传导压力,全面推进。

“最困难的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国有企业推动人事制度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谈起改革初期,韩捷说,“三项制度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操作难度比较大。”

为积极稳妥推进,山能重装一方面不断加强对标学习和业务培训、指导,一方面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群团组织优势,通过基层调研、宣讲、座谈等方式,积极宣传改革政策,向广大干部职工讲清楚企业发展使命愿景和目标,讲清楚为什么要改革?怎么改?改革对职工个人和企业有哪些好处?表明企业改革发展的决心和态度,解开职工心结和思想误区,真正让广大职工支持改革、拥护改革、参与改革。

针对“不能下、不能出、不能减”的突出问题,山能重装完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健全制度考核体系,按照工作有标准、管理全覆盖、考核无盲区、奖惩有依据的原则,深入推进全员绩效考核,以工作业绩为导向,以上率下推进改革全面落地实施。

随着一个个文件和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地,职工也在不断参与改革中获益。山能重装新汶分公司王帅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晋升为高级主管工程师,待遇显著提高,每月收入增加了2650元;莱芜煤机梁吉军从一名研究室主任晋升为资深技术专家,发展平台更高了,收入也明显增加,实现了名利双收。

山能重装技术和技能人才通道的打通,让职工尝到了甜头,更有了奔头。“原来干多干少差别不大,现在只要你有本事,就能有机会出人头地,收入增加了,感觉更有奔头了。”山能重装莱芜煤机公司梁吉军说。据山能重装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有关人员介绍,在三项通道晋升中,职工最高津贴可以拿到10000元,工资上不封顶。今年,他们又通过公开招聘方式,吸引了60余名高校大学生入职,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把工资向生产一线、核心骨干和高技能人才倾斜,让技术技能人才都能享受到待遇提升、地位提升,在山能重装尊重技术、尊重技能,“能者多得”的氛围正在形成。

“国有企业‘吃大锅饭’的时代已经过去,人才选拔也不是‘一言堂’,而是要真正凭本事吃饭。”山能重装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刘玉果说,山能重装将始终牢固树立“凭本事吃饭、用能力竞岗、靠业绩取酬”的鲜明导向,让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未来的发展路径,每个人都能有上升的空间,只要你有能力、有本事,就会有地位、有高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