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内)
综合消息
矿业非上市公司

鲁西矿业:煤质创效超1.5亿元

  徐虎  李宝明  杨以龙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13日

今年以来,鲁西矿业克服开采煤层深、地质条件差、运输环节多等不利因素,通过源头提质管理、全流程煤质管控、产品价值提升系列“组合拳”,1至5月,实现了煤质创效1.53亿元,完成全年创效计划的61.20%。

该公司瞄准煤炭市场需求,大力实施精煤战略,在选煤技改创新、产品结构优化、煤质管控方面精准发力,实现高附加值精煤产品产销两旺。

源头保质  让原煤更“纯净”

鲁西矿业二季度煤质洗选会议调度通报,1至5月份,炼焦煤矿井原煤平均发热量4653大卡,同比提高93大卡,创历史新高。

抓好煤质,源头治理尤为重要。为此,该公司把创效点聚焦到生产一线,落实落细考核办法,实施生产、运输、仓储全流程“追踪”管控,构建产品提质、价值提升、装备升级的全方位煤质管控体系。

“控矸、控水、控杂”,是鲁西矿业煤质管控的关键一招。新巨龙公司全流程减少矸石混入煤流,采取“见矸封口”、分仓处理方式降低含矸率,5月份原煤发热量同比提高400大卡。

“水分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原煤发热量提高70大卡左右。”据洗配煤专业负责人介绍,“在提升量不变的情况下,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的水分,相当于多提升1%的原煤。”为此,各矿井通过在工作面和轨道顺槽施工排水沟、导水槽、搭设“雨篷”,严格控制喷雾水、生产水、顶底板水混入煤流系统。

他们聚焦毛煤除杂重点工作,将硬制度、强措施“直插”生产一线,建立从源头管控、过程除杂到结果考核的“倒逼式”闭环管理,毛煤含杂率平均降至54千克/万吨。

该公司根据年度原煤和商品煤质量指标,健全周分析、月考核工作机制,对矿井煤质管理进行深入检查,1至5月份抽检各矿井原煤、精煤、洗混煤指标518次,化验指标2520项,抽检结果纳入各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以经济杠杆撬动煤质提升,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创效目标。

过程提质  让精煤更“赚钱”

“精煤产出率提高1个百分点,1对矿井每年可创收数千万元,效益非常可观。”鲁西矿业副总经理王春耀表示。

在完成电煤增储保供任务的前提下,该公司多措并举加大原煤入洗比重,5月份原煤入洗率达99%,环比一季度提高6个百分点,每月可多洗原煤10万吨,增收5000余万元,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尝到煤质创效“甜头”的唐口煤业,通过优化洗选工艺,调整主再选旋流器参数,分析矸石带煤和中煤带精浮沉数据,精煤回收率同比提高3%,中煤带精率同比降低1.65%,一提一降实现增收2500余万元。

通过构建精益洗选指标对标分析机制,他们及时发现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中煤带精率、矸石带煤率、煤泥产率、热值等技术管控指标,实现煤炭资源“吃干榨净、颗粒归仓”。

为找准效益“鼓点”,郭屯煤矿做实煤质创效“加减法”,组织相关科室联合开展写实分析,利用井上下煤仓缓存,控制选煤厂入洗煤量,并根据浮精和尾矿灰分指标量化调整,尾煤泥发热量稳定在2700大卡以内,月创收100余万元,实现了“泥”中淘“金”。

标准增质  让产品更“清洁”

鲁西矿业大力实施选煤全流程技术再造,重点从“原煤准备系统升级、精煤回收率提升、煤泥资源化利用”方面破题攻关,蹚出了智能化、标准化选煤创效新路子,打造了煤炭清洁生产新模式。

据了解,鲁西矿业一季度对6对矿井10项选煤工艺和设备设施进行技术改造,精煤回收率同比提高2.24%,煤泥热量占比降低0.91%,实现累计创效7500余万元。

为发挥煤质创效“倍增器”作用,李楼煤业加快洗选系统技术改造,对照选煤技术标准逐项写实,通过优化洗选参数,一季度末,尾煤泥灰分控制在56%以上,煤泥产率降低5.93%,精煤回收率同比去年平均值提高2.25%。

鲁西矿业还将选煤技改评价作为智能洗选和创新创效的助推器,分别对洗选加工、储装运系统进行全面诊断,通过“出设计、拿方案”,打通选煤创效“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已完成新巨龙公司、唐口煤业、郭屯煤矿、李楼煤业等15对矿井的评价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山东能源‘两化融合’部署要求,以原煤和商品煤提效为着力点,持续抓源头、优结构,重投入、强装备,不断提高选煤水平和精煤产出率,打造新的利润增长极。”鲁西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圣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