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取得创新成果389项、解决生产技术难题116个、累计创效近0.78亿元、培育各类技术人才68名……近年来,枣矿集团田陈煤矿以建设智汇新动能“创客联盟”为契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厚植“人人愿意创新、时时渴望创新、处处能够创新”的创新环境,全面构建了全员、全过程创新格局,助推矿井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机制整合 打造全员创新“母港”
“焦鹏,过来创客联盟帮我画下掘锚一体机的3D图,我们发现新引进的掘锚一体机既能降低劳动强度又能满足安全需求,确实能够减员增效,但是使用的油脂容易变质,急需对钻箱进行改造。”张学斌在电话里急切地说。
过去搞创新,各自为战的多,形成体系、联合实施的少,小改小革多,大项目少,为此,他们通过各专业互通、互联,将各专业的创新达人、创新优势集合起来,成立了“智汇新动能”创客联盟,以“转型突破、赶超跨越”为统揽,以“一基地三平台、三委融合同创”为运作机制、以“11357”为服务职工创新工作体系、以办好创客赛、讲好创客课、建好创客库、蓄好创客池、培养创先锋为载体,掀起“岗位建功创新在田陈”的浪潮。
创客联盟拆“墙”铺“路”建设多元平台,主要建设了四个区:一是“创客培训体验区”。建立“虚拟+实景”“理论+实操”的智能培训系统,将安全知识、实践经验等平面化的内容演变为3D视觉效果,构建形式新、实效性强的高科技综合化教育平台。二是“创客头脑风暴区”。通过主题沙龙、创客下午茶等为创客团队搭建分享、交流新渠道,创造交流互动和共同成长机会。三是“创客工坊制作区”。利用“UG模型设计+3D打印”为创客提供从“奇思妙想→创意设计→概念模型→产品原型→小批量生产”的服务流程。四是“创客作品展示区”。将成熟、有亮点、极具创新可体验的“创客”模型通过集成展示的方式在体验馆呈现。
点面结合 培厚全员创新“沃土”
“管路离壁距离近,平时都是职工用手伸进去除锈,我们是不是可以设计一种机械臂,解放职工的手臂?大家洗澡的时候应该都遇到过这种情况,自己一个人,后背够不到,怎么办?双面的拉背式搓澡巾就可以解决。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为管路设计个双面的拉背式搓澡巾。”田陈煤矿综掘二区曹晨说到。
在“点”上,根据专业性质、单位特色、岗位特点,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创新达人召开“创客下午茶”活动,将优秀提案、金点子汇集起来,共同找寻解决方案。在“线”上,推行“靶向”课题攻关活动,利用钉钉软件每季开展派发《科技攻关计划书》。在“面”上,成立采、掘、机、通、洗运 、电力等7大创客专业组,在全矿选拔、推荐、聘任15名“青创导师”,建立适应矿井要求和发展的全层级创客体系。
“痛点是产生创意、催生创新的先决条件,生产难题就是创客联盟研究的创新课题。”围绕这一工作原则,各专业创客组每季度确定不少于1项一般创新研究课题,当季实施,当季完成,每月组织不少于2次“论坛”式的开放讨论,组织“创客专业组”成员认真分析当前矿井发展、安全生产、智能化装备应用、运营管控等环节中存在的制约创效提效的主要因素,通过头脑风暴式的交流,用创新的思维提出创新课题或研究方向。坚持“把问题变课题”的创新导向,设置“井下、地面、创客攻关”三级创新攻关组织,通过开展痛点大赛、课题悬赏、解绑挂帅、评选最佳痛点奖、联合查岗找隐患等方式将现场无法整改且可优化、可改进的工艺及疑点进行立项开题。并在网站平台发布创新课题,由创客专业组或职工创客进行认领,并在网站招募相关专业创客共同参与。明确创新课题的研究内容、实施方案、预计创效额、完成时间、牵头部门、参与部门、课题负责人及参与人员等,纳入矿井日常工作的督促协调,确保“创客联盟”创建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成立个性化的专项“创客”工作组,进行专题攻关,发挥岗位“煤匠”、青年“创客”、灾害治理“小专家”等引带作用,“以创客引导创客”的方式邀请更多职工成为“田陈合伙人”,掀起全员创新创效高潮。
制度创新 激活全员创新“活水”
创新只有基于务实、实用、适配企业需求的基础之上,才是有效的创新。为此,他们通过线上遴选、线下路演、创意发起人申请等环节,对好项目进行培育孵化,助力创客将创意思想、创意作品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经“智汇工坊”成功孵化项目并完成产品制造的,给予一定奖励,被单位采购后按一定比例提成。与郑煤机、徐工集团、高等院校等建立“校企联合”“企企联合”等方式签订技术指导、代加工制作等相关协议,把“专家库”搬到家门口,按需邀请设备研发技术骨干到矿指导,共同完成引进设备的“私人定制”,优化工艺、系统升级,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率。
立足矿井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创客尖兵、专家智库、创新工作室、智汇工坊四大板块组成的“资源人才库”,主动当好“店小二”,为创新撑起一张从“立项申报→研发结题→评审验收→创意申报”的保护伞。推行科技创新成果“冠名制”,实现“优则扶持、劣则取消”的动态管理模式,让职工在创新中名利双收,充分调动职工创新的积极性。每年举办创客大赛暨创新成果发布会,以竞赛为载体,打通职工融入企业、胜任工作、提升能力、体现价值等全链条成长成才通道。积极探索“青年干部夜校+规划”“青年干部夜校+常态”“青年干部夜校+展示”的“青年干部夜校+”新模式,形成以学习推动工作、以工作促进学习的良好氛围,多举措提升青年干部学习力。定期开展“青年创客说”采用沉浸式、沙龙式、谈话式、导师式、分享会、圆桌会等形式展开思想碰撞,吸引更多创客在思想上“同频共振”。根据隶属创新专业组情况、课题规划、攻关课题、指标完成、职称晋升五大指标体系,对创客的创新活力进行量化评估,构建了创客活力指数排行榜,每年开展田陈创客先锋人物评选活动,崔维富、毛钰玺等4名95后先后走上了主管技术员的岗位,刘琛琛、王新刚等10名85后先后走上了单位主要管理岗位,曹亮荣获枣庄市“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