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矿集团三河口公司围绕瓦斯、煤尘、机电等矿井灾害治理重点,以庖丁解牛之法,全面开展矿井“体检”,查大系统、控大风险、治大灾害、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为全年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快刀斩乱麻,不能去除隐患之根,要抓住症结,系统管理,强化全员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责任,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该公司安监处副处长奚宽涛说。

该公司牢牢将风险管控挺在隐患之前,构建从班子成员到岗位工四级安全风险管控模式。组织全员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评估,扭转职工“要我安全”思维,让“我要安全”成为共识。坚持逢查必考、现场考问,对不掌握现场风险和管控治理措施的人员不准上岗作业,提高区队、班组、岗位作业人员“三级”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水平、预控能力。同时,抓好“软件”建设,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建立风险警示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置公告栏,让各类安全风险“一图看懂”。
抓重点就要出实招,该公司坚持“严”字当头和对隐患问题“零容忍”的态度,对通风、提升、运输、排水、供配电等系统,井下高分子材料使用和安全管理以及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情况进行深入细致排查,形成隐患问题清单,做到立查立改、即知即改,实现闭环管理。
“在一通三防工作上,我们严抓‘一炮三检’、瓦斯防治、防灭火、监测监控工作,严格落实通风瓦斯日分析、防突预测图编制两项管理规定。同时,把每一项工作细化到具体人员,确保安全风险有人管理、有人负责、有人处理。”通防科副总工程师万贵平说。

该公司确定了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一通三防”、水害、煤层自然发火、采掘工作面过断层构造破碎带等重点排查项目,制定由各专业副总牵头,区队管理人员补位的联动机制,为每个“项目清单”找准“主人”,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列出清单,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和时限预案,建立台帐,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深入,不走过场。”该公司经理梁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