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内)
综合消息
矿业非上市公司

鲁西矿业梁家煤矿:采煤一线的“急救医生”

  刘立利  张浩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15日

今年49岁的刘风义,是鲁西矿业梁家煤矿综放队的一名采煤机包机长。1993年参加工作至今,从最初的一名农民协议工逐步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采煤机包机长。他用29年的专注与坚守,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矿工精神作了一个精美的注解。

“当时我们学的这个采煤专业,两个班一共70多人,‘挂着’学点技术,有个正式工作,给爹妈争口气。”谈起最初的想法,刘风义记忆犹新。就是抱着“农转非”这样一个朴素念头,刘风义靠着勤奋、上进、好学,顺利完成了学业,并争取到了当时仅有的五名农民工分配名额来到了矿山,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让刘风义倍感珍惜和幸运。

选择了矿山就意味着奉献。刚到矿山的头几年,刘风义从生产最前沿干起,抬过架子,抗过柱子,搬过料石,撂过大掀,从书本到现实,从纸上谈兵到真刀真枪,刘风义感受到煤矿工人的不易。“记得有一天,采煤机出现故障,我主动请缨,在现场蹲了一上午也没弄好,但师傅来了,只见他在一个巴掌大的螺丝上拧了两圈,故障就神奇般的消除了。”这件事让刘风义意识到,学得再多不去用,相当于不会。

此后,业余时间,这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和现场设备较上了劲,他带上小本子天天靠在井下,对照设备看,对照图纸查,每次有新设备到来,他都跑去义务当“小工”,甚至错把女儿的“错题集”当成了自己的“难题本”带到了单位。凭着这样一股韧劲和执着,几年后,刘风义考取了采煤机司机高级技师证书,取得了矿井维修钳工技师资格。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再加上实践操作的灵活运用,让刘风义很快掌握了采煤机、支架、溜子、泵站这些生产设备的维修。

“当工人,就要脚踏实地;学技术,就要把技术学精。”刘风义说,“当时,我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定在采煤一线生产系统上,想让这些一个个重达几吨的庞然大物‘服服帖帖’,操控起来游刃有余。”

首次参加全国煤炭行业采煤机技能大赛,刘风义便取得了26名的好成绩,随后几年间,他先后获得“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烟台市“液压支架技术比武”第一名,烟台市“创先争优竞赛建功标兵”,“山东能源首席技师”、龙矿集团采煤机司机技术比武“技术状元”等荣誉称号,刘风义成为了农民工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去年4月16日的凌晨,刘风义被急促的手机振铃叫醒。原来矿上采煤机发生故障,影响正常生产已经有4个小时,赶到现场后,刘风义仔细询问了设备出现的“病兆”,一边触摸设备温度,一边仔细观察液压锁的磨损间隙,并反复调节液压锁的螺栓行程,当场果断提出了三套应急“诊疗”方案,不到10分钟,采煤机液压锁故障排除,采煤机恢复正常工作。

安全为天,险情就是命令。其实像这样的“急救式”的抢修电话,对于刘风义来说已经司空见惯,多年来,刘风义已经养成了手机24小时开机的习惯,微信、QQ也一定是在线状态。而他的手机号,早被工区的工友们设置成了“快捷键”,因为大家知道,“只要刘风义在,去病不用‘药’,设备‘病灶’就怕他,他就是采煤生产系统的‘急救医生’。”

遇到现场紧急情况,刘风义还可以“线上”遥控指挥,争取一切时间保证生产,比如设备声音有闷响,电机有杂音,他用耳朵一听便可大致判断出设备哪个部位出现故障;设备缺油、轴承损坏而造成的设备温度偏高现象,他用手一摸就可以预判出来。

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胜过把一万件事做的平庸。29年来,刘风义凭着这样一种信念,在采煤一线生产系统维修这个领域里,走得坚定而踏实。个人独立获得革新科技成果13项,成功研制的“三软”岩层乳化液优化配比法,开创了特殊地质条件下矿井液压设备维护新里程,个人归纳总结采煤机“病兆”163例,为解除采煤机“病灶”提供了参考。

另外一件让刘风义感到非常高兴的事,就是在他的“传帮带”下,很多徒弟都已经成长为技术能手,这也是他孜孜以求的又一目标,“我要把自己的经验跟更多人分享,培养带领工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发挥团队的力量,争取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