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让职工技能提升的步伐跟上装备升级的频率是提升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翟镇煤矿开展“人人为老师,个个当学生”技术互学活动,让每名干部职工在微课堂上进行“接力棒”传递,逐个畅谈工作经验,交流分享学习体会,传授设备操作技术,全矿形成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教学的浓厚氛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赵书记不是一味告诉我们维修方法,更多的是交给我们处理机电事故注意事项,这种需要自己动脑筋课让我们提高更快。”在翟镇煤矿机电工区“红旗诊所”,党支部书记赵坤正在为青工传授设备维修经验。赵坤通过现场拆解、组装设备,讲解机械设备保养及安全使用的常识,使青工更加直观和具体地了解生产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检修工艺,切实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关于青工培训赵坤结合矿井实际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师傅领进门,关键靠个人。我在培训当中有时候会故意留下一些小问题,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解决,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该矿深入开展学习型智慧企业创建活动,聚焦“学习、分析、改进、提升”四个环节,分层次实施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区队、学习型班组、学习型职工“四级联创”,全面提升企业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精益化管理水平。为让“职工小课堂”更接地气,该矿邀请各单位技术大拿、高级技师、岗位标兵等“草根专家”,请他们上台当老师,通过“微课”,现场给职工传授新技术新经验、自己的绝技绝活绝招等,充分发挥了骨干技术人才的典型引领、辐射传承作用,打造了“岗位”提升素质的“微课堂”。
为了更好检验干部职工学习成果,该矿还依托党群创客“初心圃”、安全生产“匠心坊”、技术设计“优化群”、经营管理“创效岗”、区队创客“孵化群”、职工创客“织梦园”、绿色矿山“新智汇”七个创客矩阵,建立头脑风暴交流机制和创新成果分享机制,相互借鉴,发散思维,推进重点工作攻坚。去年以来,该矿13个创新工作室攻关完成课题120余项,创新项目遍及安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创造效益6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