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兴则企业兴,创新强则企业强!在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征程中,枣矿集团蒋庄煤矿注重发挥创新人才的技术优势,让他们在矿井关键岗位“C”位出道,建成和运行以他们名字命名的李勇劳模创新工作室、韩套轮劳模创新工作室和高文宇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其在带徒传技、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破解发展难题、转动创效魔方,李勇劳模创新工作室被授予“山东能源首届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韩套轮劳模创新工作室被省总工会命名为“山东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奏响了人才发展与企业效益同频共振的华美乐章。
矿工草根明星的“梦工厂”
刚刚过去的2021年,对于蒋庄煤矿这三个创新工作室来说都是收获满满的一年——高文宇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荣获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和“2021年山东省质量改进优秀成果”各种荣誉证书拿到手软;李勇、韩套轮两位带头人分别被聘为中国煤炭行业大师教学平台“首席讲师”,还分别站到了省总工会和山东能源集团举行的表彰大会舞台上。李勇劳模创新工作室技术大拿、该矿机运工区工长刘力,接连捧回“枣矿工匠”等五张荣誉证书,又站到了枣矿集团2021年度表彰大会的领奖台上,被授予“枣矿集团2021年度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成为矿山最亮的那颗“星”。
一次又一次站到领奖台,一次又一次赢得掌声!蒋庄煤矿劳模创新工作室可谓群星璀璨,成为矿山名副其实的“造星梦工厂”。那么,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培养成人人羡慕的“技术明星”,劳模创新工作室又是如何造“星”的呢?
“我们积极适应煤矿安全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要求,着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专家型职工人才队伍。通过健全岗位培训体系,根据队伍结构和人员特点,为每个成员量身定制培训套餐,推出‘实训+实践’‘课堂培训’与‘师带徒’培训互补等举措。”该矿党委书记雷其玉说,同时,他们以劳动竞赛为载体,大力实施技能提升工程,广泛开展各级各类技术比赛活动,为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近年来,共为矿山培养工程师、助理工程师、高级技师等各类技术人才200余人次,收获了人才培养的累累硕果。
矿山先进经验“智造厂”
曾几何时,精煤控水工作是困扰煤矿企业多年的一个技术难题,蒋庄煤矿选煤厂多年来一直与“水”斗智斗勇,实施了诸多控水改造工程,但效果都不尽理想。
哪里有难题,哪里就是创新工作室的战场,高文宇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坚持以难题为课题,大力实施降本改造工程。
“如果图省事、怕麻烦,直接一步到位购进单室进料空气穿流压滤机,但该类型设备的单台招标价格就达150万,且运行成本高。” 高文宇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高文宇说,“此路显然不通,我们必须要运用创新思维,积极寻求最有效、而且最省钱的方法。”
他们通过多方调研,决定对用于浮选精煤脱水4台高效隔膜压滤机进行升级改造,按照单室进料空气穿流压滤机的工作原理,运用“水压榨+角吹风”的工艺模式实施技改,最终成功将外运精煤水分从改造前的10.5%降到现在的9%左右。
在这种联合压榨方式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他们成为第一个成功吃“螃蟹”的人,为兄弟矿井实施降水工程改造提供了先进经验。为推广高文宇高技能创新工作室的这一成功模式,枣矿集团在蒋庄煤矿选煤厂召开了精煤降水现场会。
当矿井在发展征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时,总要有人去攻坚克难,蒋庄煤矿这三个创新工作室成立之初就以服务矿井安全生产为已任,始终扮演着“探路者”角色,“智造”了许多成功经验,为推动矿井发展提供了最强“大脑”。高文宇高技能创新工作室设计研发应用的“RATR激光雷达3D成像煤矸识别智能分选机器人”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浮选泡沫环境下液位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应用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李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一种井筒提升容器充电装置”“摩擦式提升机盘式制动闸制动性能检测装”分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摩擦式提升机安全保障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成果奖,每年直接创效100余万元。
企业创新创效“聚宝盆”
在煤矿,诸如更换副井罐笼、更换中央风井主要通风机这样的大型安装工程是一项既要耗费巨资又费时、费力、安全隐患又大的重点工程,在蒋庄煤矿,李勇劳模创新工作室则凭借自身过硬的技术和创新创效水平为矿井大型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转保驾护航。
“按照惯例,这样的大型设备安装都需外委施工,然而,少则几万元,多则数十万元的安装费用对矿井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该矿总工程师周中平说。
怎样才能将这笔钱省下来,让“肥水流进自家田”?
“我们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创效‘聚宝盆’的作用,坚持自主创新,注重降低成本、深挖内潜、提高效益,切实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生产力。”该矿机运工区区长王巍说。
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参与完成了北十泵房变电所机电安装、南七变电所开关更换、提升机主轴装置轴承更换、中央泵房设备升级改造等20余项大型工程,为矿井节约安装费用300余万元。
而像这样的创新创效佳话在这三个创新工作室中不胜枚举。
韩套轮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完成技术攻关、小改小革、“五小”成果等200余项,获国家专利3项,直接为矿井创造经济效益1200余万元。
高文宇高技能创新工作室通过研发应用“激光雷达3D成像煤矸识别智能分选机器人”,正式告别了人工拣选时代,取消岗位用工8人,为矿井节约了一大笔人工成本。
“劳模和各类技术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优势,围绕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和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该矿矿长殷宪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