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内)
综合消息
矿业非上市公司

枣矿集团田陈煤矿:“人人争当经营者、岗位就是效益源”成为全员共识

作者: 梁晓彤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14日

枣矿集团田陈煤矿认真落实能源集团2022年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全年既定目标任务,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干劲不松”,以降本增效、控员提效、提质创效为着力点,狠抓成本管控,全面提升矿井经济运行质量。

降本增效——"减法"里的"加法"效应

“成本管控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数字,必须把成本管控各项计划精确到小数点,构建起有效的数据链。”该矿财务总监张巍说。

他们围绕“两化融合”重点,成立降本增效专班,形成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考核化,建立“协调、督查、再协调”工作闭环,建立一周一回顾、一月一例会、一季一通报“三个一”抓落实机制,切实打好挖潜增效攻坚战。对照2021年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用“挤海绵”力度对2022年全年材料费、电费、修理费等成本管控指标进行深度分析、重新测定,逐级逐项将指标分配到个人、责任明确到个人、管控落实到个人、成本考核到个人,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全成本”管控体系。

同时,坚持“废变宝、长变短、弯变直、坏变好、旧变新”的原则,积极开展“废铁堆淘金”行动,对井下有使用价值的回收材料,加工后重新投入使用,并将下脚料进行再加工处理,减少了材料消耗,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每天下井的时候,顺手把废旧的煤机截齿、截齿阀、三角阀等小物件回收上井,工资就能多一点。”该矿综采一区职工李冬说,“省下的就是赚的”已成为干部职工的共识。

控员提效——"工人"到"工匠"的变化

随着矿井服务年限延长和战线拉伸,如何进一步提升老矿发展质效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他们深挖管理潜能,大力实施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整合,持续推进控员提效,通过科学优化岗位设置,实施岗位合并,打破传统固定的“守岗”制,岗位工变“守岗”为“跑岗”,有效解决了岗位区域分散、人员占用多、管理难度大的难题。

从“守岗”到“跑岗”的一字之变,对职工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全力推进“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建设,在“一岗多能+一人多岗”“订单式培训”等基础上,扩大“创新工作室”“技术攻关站”“创客联盟”等平台的影响力和辐射面,按照“既要点兵也要点将”的理念,通过“1+1”人才考评体系,实现由静态考评向日常管理考核的转变,把真正“能打的兵”“会打的将”集聚到矿井发展主战场。

提质创效——"品质"保证"品牌"过硬

质量不仅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更是企业创效的立身之道。面对煤炭市场竞争持续激烈、客户需求日趋多样的局面,该矿坚持“以质为本、提质创效”理念,从源头设计、井下生产、洗选销售等环节,实行煤质全流程管控,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以过硬的“田陈煤”品质增强煤炭销售市场竞争力。

他们坚持“精煤战略”,通过压灰、降硫、控水等手段,加强全流程管控,合理调整配采比例,强化煤质考核,坚持实行“以质计价、提质奖励、商品煤计产、合格掘进煤准入、分流奖励、入矸赔付”等制度,提高了生产区队“出好煤”的积极性。

在商品煤采、制、化过程中,他们严格执行新版国家行业标准,积极与客户自检标准接轨,引进胶质层指数测定仪、光波水分测定仪等先进检测设备,有效提高了煤质化验准确性。同时,持续加大售后跟踪采样和技术交流力度,消除产品纠纷和质量事故,保证了煤炭销售增量、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