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元素和最具体的细胞,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石。信达公司就有这么一群拼搏奋进、励志笃行的“最美”班组长。他们带领基层职工扎扎实实干事创业,将对企业的一腔热血都化为奋勇前进的力量。他们的事迹朴实无华,却于平凡中见伟大,在细微处显担当,集中体现了企业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彰显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恪守职责保供应 身先士卒当先锋
司妍妍:易佳电商物资事业部负责人,从业多年来,她凭借刻苦努力、任劳任怨、尽心尽责的工作准则,不断钻研业务知识,提升管理能力,全身心融入到生活物资配送工作中,获得“山东能源优秀班组长”“东华建设双十佳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作为物资事业部负责人,在工作中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尽己所能做好配送工作,日复一日坚持高标准送货、装车、卸货、核单、货品检查等工作,努力把服务做到极致,在她的带领下物资事业部每年配送额超亿元,为能源集团85家矿处单位提供高效便捷实惠的配送服务。
在这个班组,搬运装卸是最累的活。司妍妍虽然是个女同志,干起活来一点也不含糊,在做好日常营业的同时,每天早晨不到7点就来到物资仓库装运生活物资,在狭小的操作空间,装卸米面油等“重量级”商品,夏日汗水浸透工装、冬日手脚冻得麻木,手掌慢慢堆起了老茧,每天装卸箱式货车最多时10余车,近50吨货物,没有任何怨言。在一次搬运货物时,司妍妍脚指被叉车挤伤,缝了10多针,只休息了1周,就回到了配送岗位,每天要忙碌到晚上11点多,安排好第二天工作,检查好仓库安全才安心回家。
为了保障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物资供应,司妍妍带领班组员工加班加点为各矿处单位调配急需物资,受道路管控影响,厂家货物无法及时送达,她就组织连夜到各厂家拉货。个别矿处急要大量驱蚊花露水和蚊香,一开始没有报太大希望,但是配送班组仅用3小时就完成调货配送至矿处门口,还为封闭在矿的职工捎带去了药品、衣服、食物等物品。封控期间,因准时高效的配送和优质的服务,配送班组被客户亲切地称为“及时雨”。
深耕传媒业务 尽显职责担当
刘 虹:文化传媒中心传媒事业部负责人,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保持立足本职,以“工匠精神”刻苦钻研传媒业务,充分发挥技术能手作用。先后荣获能源集团优秀视频制作者、信达公司先进工作者和创新创效能手等荣誉。
文化传媒中心成立之初,刘虹初涉传媒业务,如履薄冰,对传媒业务的懵懂,对未知事业的恐惧,作为门外汉子的他面临着很多困惑,带着问题刘虹组织班组成员召开了“面对新形势,我们怎么干”讨论会,分析面临的经营形势,鼓励大家献计献策,集思广益,并结合传媒发展趋势,编写传媒经营规划。
刘虹带领班组员工从头学起,从零开始,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频繁走访开拓业务,一有消息就立刻上门洽谈业务,一次解决不了,就两次,两次不行,就再来一次。面对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质疑,在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下,终于在兖矿能源区域拓宽了传媒渠道,先后成功承办了山东能源中式烹调技能比武、矿山应急中心奠基仪式、新入职大学生欢迎会等项目,协助开展山东国际大宗贸易启动仪式、新动能青岛展会、兖矿能源职代会的策划、执行与布展工作。
在刘虹和他的团队刚接到北京、天津、沈阳三地布展任务,严峻的疫情形势就彻底打乱了工作节奏,会议会展全部延期。刘虹和他的团队没有退缩,辗转三地,多方协调,全力保证进度和质量,团队的每一个人吃住在现场,处理布展过程中各类问题,饿了就匆匆忙忙对付几口盒饭,累了现场和衣而卧,辛苦和汗水换来的是成功的喜悦,短短不到五天,沈阳、天津、北京三地会展准备工作全部顺利完成。在返回邹城途中,刘虹获悉兖矿能源将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又带领团队奔赴上海实地考察调研,制定策划方案,努力争取到了项目承办权,发布会的成功举办受到各方高度好评。
两年多来,刘虹的办公桌旁总会放着一个旅行包,里面有精心准备的各种资料图册,夹层里面还有简单的换洗衣物和洗漱用品,枕戈待旦、厉马秣兵,只为客户有需求就第一时间接到任务迅速行动。刘虹始终坚持把精业务、强团队、提服务、塑品牌作为班组管理的核心目标,擦亮了信达公司传媒文化品牌,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匠心筑造品质 以服务赢得信赖
刘立芹:榆林分公司未来餐厅面点班长,她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优秀班组长,以负责的工作态度、娴熟的业务技能,精心烹制每一份面点,在驻外岗位上奉献一份光热!
2018年10月,信达酒店正式接管未来能源职工餐厅。刘立芹被分到了钢架结构、板房二餐厅。驻外餐厅的条件较差,各项设备老旧,进入深秋后,天气又格外的冷,2000多平的一个大餐厅,仅靠几组暖气片,冻人的冷风从门帘后不断的窜进来。后厨每晚下班后都要把水龙头打开滴水,防止水龙头、水管被冻裂耽误第二天的工作。设备设施的落后,天气环境的恶劣并没有打消刘立芹的工作热情,她带着面点组的同事变着法的改善面点花样,注重营养搭配,避开食品搭配禁忌,确保品种齐全。每餐糕点不低于三个品种,主食不低于六个品种,同时还要保证产品的色香味俱全,不仅如此,她还根据职工需求调整供应产品的时间,让不同时间就餐的职工感受到花样的变化,让这些忙碌完工作的职工能吃上花样丰富、味美可口面食。
刘立芹的老家在山东滕州,她深知驻外工作生活的艰辛,为了让未来能源的职工吃上家乡的味道,她每天早上坚持提前半小时到达岗位,做好工作前的各种准备,和好包子面、油饼面、拌好各种馅料,方便其他同事到岗即可进入工作状态。工作统筹安排做到忙而不乱,蒸包、煎包、油条、肉饼、葱花饼、茶鸡蛋等,一应俱全,全部准备完毕做到准点出餐。不仅如此,她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还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有意识得让大家掌握新的单品制作,增强大家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让大家都掌握多个拿手的单品。面点花样她手把手的教,不厌其烦的提醒,修改制作过程的缺陷,让产品更加多样化。
为了让未来能源的职工吃上更加丰富的面食,刘立芹利用售饭时机与职工交流,收集大家对面点的建议和需求。有一天,有个职工问有没有枣糕,她便记在心里,下班后,她就翻开了平时收集资料的小本子,按照操作步骤认真学习,成功做出了职工想吃的红枣糕。从此以后,她时常变换花样:南瓜糯米饼、大麻花、红薯芝麻球……,受到了广大职工的好评和欢迎。
每年4、5月份是厂里的大维修期,就餐人数要比平常多个2-3倍,就餐人数增加面食供应压力也随之增大,除了正常工作时间,她带着班组员工一起加班加点忙制作,常常到了晚上还得准备制作一些包子,面包等来应急厂里职工的夜宵。大部分同事都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累得有时也来不及洗漱,倒床就睡。就这样也坚持把一个月给扛了下来。把胃填饱了,心就暖了。刘立芹和她的班组就这样,在远离家乡的驻外,始终保持最坚定的姿势,用一份匠心为在矿的职工烹制出一道道精美面食,诠释着信达人“服务驻外”的深情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