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国家煤炭工业网传来好消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评选的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单公布,伊犁一矿喜获“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伊犁一矿是国家发改委核准的新疆首座千万吨级井工矿,也是山东能源集团“155”引领型智能化示范矿井。矿井可采储量19.98亿吨,设计产能1000万吨/年,服务年限142年。
近年来,该矿全力践行山东能源集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路径,深化“两优三减”,提速手续办理,优化生产布局,推动智能化建设,深抓“两化”融合。于2022年4月通过竣工验收,11月通过国家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验收,2022年全年煤炭产量突破1000万吨,2023年3月承办山东能源集团智能化高效矿井建设现场推进会,聚力打造“安全、绿色、智能、高效”示范矿井。
守牢底线,拧紧安全弦。该矿聚力重大灾害精准治理、重大风险动态防控、关键系统装备智能升级。落实“探、防、堵、疏、排、截、监”综合防治水措施,切实防范化解水害风险,采取注氮、注浆、监测系统综合防灭火措施,防治火灾隐患,统筹顶板管理、煤尘治理和瓦斯防治,精准治理重大灾害。大力推行“区队自治、班组自主、职工自律”管控模式,积极使用山能E学、天山e·求知等平台开展学习、考试和竞赛,实现“理论、实操”双提升。同时,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提升为抓手,创建“一头一面一大巷一硐室”精品工程,以点带面,全面对标提升。
“实施安全网格化管理,将井上、下划分为13条路线,真正做到矿井各地点三天全覆盖检查。对重点头面、关键工序、重要节点和隐蔽工程等特殊环节进行专盯,切实把风险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该矿安监处副主任工程师高伟说。
科技引领,建好智能矿。该矿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和“重装备、高可靠性”理念,与中煤科工集团等科研院所合作,对矿井智能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建成1503E智能综放工作面,实现自动跟机移架、煤机记忆截割、自动截割三角煤常态化应用;建成“UWB精准定位+智能终端”辅运系统、“按需供风+分析决策”通防系统、“数据共享+模型融合展示”地质保障系统,建设华为超融合云平台,集成矿井安全监控、视频监控等27个子系统,通风、压风、供电、排水等固定岗点实现无人值守、实时监控、远程控制。
“下一步,我们将在采煤机规划截割、工作面自适应跟机、液压支架支护状态自适应调整、‘5G+AR远程可视化采煤系统’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打造‘自主割煤+无人跟机+智能决策’的高级智能化采煤模式。”该矿副总工程师、综放工区区长齐殿新说。
两化融合,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该矿深化市场化精益化“六精六提”融合管理,实现管理提效,资产提质。持续开展“两增三降四提升”活动,通过修旧利废、“大清仓、大利库”进行成本精准管控。构建销售数学模型,实施阶梯式销售,稳固长协用户、开发州外客户、加大内部协同,打破“以销定产”被动局面,凸显“产营销、量本利”一体化发展优势。
“我们开发出大块煤品种,实行竞价销售策略,不断提升矿井增盈能力。”该矿煤质发运工区副区长高鹏飞说。
同时,该矿还大力开展职工创新创效活动,释放职工创新创造活力,矿井涌现出一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工作面前溜机尾电液控控制横向伸缩挡煤板研究与应用》获得自治区示范性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
打造品牌,提升矿井形象。该矿结合矿井位于多民族地域这一实际,打造了“五色花”党建品牌,并在能源集团党建品牌发布会上进行了发布,综放工区党支部被能源集团党委命名为过硬党支部示范点。实施“31789”人才工程,开展优秀技术人员评选和“名师带高徒”活动,定期召开大学生座谈会,积极选派优秀干部“上挂”,一大批年轻有为的技术人员走上重要岗位。不断优化完善“两堂一舍”环境实施智能洗衣房、刷靴池、烘靴机等改造,切实把“我为职工办实事”办在职工心坎上,营建“体面工作、幸福生活”驻外开发环境。
“伊犁一矿将以此次荣誉表彰为契机,按照‘安全高效、先进适用、谋划长远、分步实施’基本原则,通过智能化全面赋能各生产环节,引领新疆基地煤矿群智能化关键技术与智慧矿山建设示范,树立区域发展标杆。争当‘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精益管理、党建引领,民族融合’五大示范,加快建成‘155’引领型智能化示范矿井。”该矿党政负责人魏文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