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洗完澡把脏衣投进去,第二天上班刷卡取,洗的干净,还方便,天天穿‘新衣服’。”伊犁一矿综放工区职工张勇,对该矿新建的智能洗衣中心赞不绝口。
作为能源集团“155”引领型智能化示范矿井,该矿在智能化建设中,充分考虑职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在巩固“两堂一舍”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持续加强后勤服务力度,将智能化建设成果向职工生活延伸,不断提升职工幸福感、获得感。
挥动识别卡,轻点“取走衣物”,干净整洁的工作服便送到职工面前。操作间内,清洗后的工作服自动进行熨烫、烘干、分拣、挂入等流程,这是该矿智能洗衣中心内的一幕。据该矿后勤发运党支部副书记赵建华介绍,智能洗衣中心设置了24小时自助取送服务窗口、工服洗涤烘干区、净衣暂存区等功能区,配置了两台洗衣机,单机单次可洗衣100套,洗衣加烘干2小时就能完成。
“原来洗衣房每天只能洗100身工服,自然晾干需要2天时间,每班需要2名职工同时作业。智能洗衣中心投用以后,效率大幅度提高,一个人作业,每天就能洗出1000套净衣。”赵建华说。
洗得快、干得也快,还能24小时投衣取衣,那怎么精准实现“人衣匹配”呢?这要归功于一枚小小的芯片。该矿在每名职工工作服内植入芯片,将职工识别信息录入其中,实现送衣、熨烫、烘干、分拣、取衣智能化、自动化场景应用,优化了洗衣体验。
“以前我们把衣服送到洗衣房,都是在衣服上绑一个识别牌,自己再拿一个,找起来费劲,有时候牌子丢了就特别耽误事,现在过去刷卡就能取,”该矿机电工区职工曹东燕说。
据了解,该矿还在智能洗衣中心内安设了智能洗靴机、智能烘靴机,在职工澡堂安装了智能更衣柜,在职工餐厅、文体中心设置了自动贩卖机,餐厅窗口设置了刷脸机……将智能化建设延伸到职工生活方方面面,从细节入手、向实处着力,让职工吃得开心、洗得舒心、住得温馨、穿得称心,不断提升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