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再升,往下来点,好,对齐了。”6月4日,在新疆能化伊犁一矿南工业广场,工作人员正在对1503E工作面三机设备进行调试。
该矿按照“高起点、高装备、高智能、高效率、高收益”的建矿要求,始终坚持“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建矿思路,持续加大“智慧+”建设和改造力度,向高效智能化采煤稳步迈进。
“慧”采煤。1503E工作面是该矿计划今年投用的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工作面走向长度3880米,平均倾斜长度302米,可采储量2000万吨,也是新疆基地走向最长、可采储量最大的工作面。工作面配套东华重工制造的ZFY21000型液压支架,投产后单面年产可达1000万吨。
“工作面采用液压支架自动跟机、采煤机记忆割煤、自动放顶煤、地面集控等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一键启停、鼠标割煤。”该矿副总工程师王海亮说。
“慧”运输。人员、材料和原煤安全运输是井工煤矿绕不开的话题。该矿引入无轨胶轮车运输监控系统,对井下运输车辆进行可视化管理,采用高精度移动目标定位,有效定位车辆位置,确保了人员和材料运输安全。在原煤运输方面,该矿原煤运输集控系统实现了19部皮带机及破碎、筛分等辅助设备的统一集中控制,在主运皮带上引入煤流传感器调速、矿井AI视频分析等系统,实现了皮带智能调速和安全管理。
“我们还引进了云管家和手机app管理模式,通过设定预警值对皮带设备的健康管理进行评估分析、启动不同级别的报警信号,实现了对主运输系统的AI决策。”该矿副总工程师周忠广说。
“慧”安全。该矿在压风制氮机房引入智能压风系统,实现超温、超压、断油、电机过载停机、超过最大工作压力安全阀动作、空气过滤器堵塞报警等功能。可根据井下生产情况及管网压力大小情况,及时调整压风机开停台数,实现了按需,按压供风,减少了不必要的压风卸载。同时,通过计算机对空气压缩机远程监测与操作,实现了无人值守,减少岗位工3人。投用的双重预控系统,让工作人员利用防爆手持机即可对井下现场的动态管控,实现了“一部手机管现场”的安全信息化管理目标。
除此之外,该矿通风机实现了“一键倒机”,井下+950中央泵房、原煤运输系统实现远程设备集中控制,地面110KV降压站、快速装车系统、地磅房等地点实现无人值守、集中控制。
“目前,我们综合信息化管控平台也正在调试,投用后,采用地面融合方式,实现各级联动,有效提升矿井智能化水平。”该矿副总工程师周忠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