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郭屯煤矿:“公铁水”联运破壁垒 打通千里“乌金圈”

作者: 孔庆玉  张军强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8日

清晨6点,鲁西南的天刚蒙蒙亮,鲁西矿业郭屯煤矿装车站已一片繁忙。装卸机械臂规律地挥舞着,乌黑发亮的精煤被精准装入列车车厢,即将启程跨越1000多公里,奔赴长三角、京津冀以及东北地区。

(铁路运输)

“这批发往辽宁凌源钢铁厂的4000吨精煤必须在48小时内送达,铁路运输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无缝衔接!”郭屯煤矿装车站旁的调度室内,洗配煤工区区长赵士雷紧盯屏幕,调度着这场跨越千里的“乌金”运输。

像这样的场景,已成为郭屯煤矿煤炭销售日常运转的一部分,更是其“公路集港+铁路干线+水路直达”多式联运模式的生动体现。

然而,现如今畅通的“千里通道”,也曾是制约发展的“拦路虎”。此前,单一的运输方式不仅成本高,更让远方市场遥不可及。“我们不能困在鲁西南的煤田里,必须主动走出去,闯出新路子!”赵士雷回忆道:“经过密集调研与反复成本核算,我们最终确定了这一创新的联运方案。”

这一探索,恰恰与国家推动运输结构调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战略方向不谋而合。郭屯煤矿的“乌金通道”,不仅是矿井的生命线,更成为了保障区域能源稳定供应的一条坚实的毛细血管。

新模式很快显现成效。在内资源整合上,他们与李楼煤业的合作成为典范。“过去,李楼煤业的精煤运不出去,郭屯煤矿的专用线有时还闲置。如今,通过公路运输短倒至郭屯煤矿,再利用我们的专用线接入国铁干线发往东北,这不仅破解了两家的发展痛点,更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赵士雷介绍。合作带来的优势互补,不仅充分激活了铁路效能,更让东北市场实现了零的突破,截至目前发运量已达7.8万吨。

(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的突破,更为南方客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甜头”。“从巨野万丰港到徐州,以前公路运价每吨98元,现在走水路仅需68元,每吨直接省下30元!”江苏徐州某焦化厂采购负责人李集峰了一笔经济账:“我们每月采购1.5万吨,光运输成本就省45万,郭屯煤矿的煤现在是我们采购清单上的首选。”

除了降低成本,选择水运还带来了显著的环保效益。据测算,该水路每吨煤运输可减少约75%的碳排放,让“乌金通道”化身“绿色通道”。

“实惠”的背后,是销售团队深入市场、贴近客户的执着努力。“我们的任务,就是亲手将‘郭屯品质’这张名片递到客户手中,并让他们用得放心。”

今年夏天,该矿负责省外市场的销售人员郑晋顶酷暑走访长三角地区,实地调研港口装卸效率与运价波动。他精准洞察客户成本痛点后,协同港口开通了定制化的水路专线,凭借“大运量、低能耗”的性价比优势成功打开了南方市场。

如今,郭屯煤矿的1/3焦精煤因“低灰、低硫、挥发分适中、粘结性强”,已成为多家焦化企业竞相采购的优质原料煤。

(“量身定制”洗选服务

而让客户更加信赖的,是郭屯煤矿提供的“量身定制”洗选服务。“上周江苏客户要求灰分控制在8.5%-8.7%,我们连夜调整洗选和浮选参数,最终检测结果精准卡在8.6%。”洗煤厂负责人孙经平拿着检测报告说,“‘量身定制’已成为我们的标准服务,确保每一批煤都精准‘对胃口’。”

凭借对运输效率和产品品质的双重严格把控,郭屯煤矿在市场拓展方面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据统计,自今年起,该矿的运输成本综合降低了17%,市场辐射范围从原本的5个省份扩大至12个省份,东北和长三角地区的业务量年均增速超30%。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