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矿集团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固基强安的 “一号工程”,锚定 “朴素精益、实用适用” 创建方向,通过每季度召开现场推进会,激活各矿井创新动能、推进优势互补。如今,百米井下 “物见本色、亮直净美” 已成常态,标准化从制度条文内化为全员行动习惯,更融入智能化建设与灾害治理全过程,为百年枣矿筑牢安全发展根基,绘就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现场推进会锚定方向,各单位竞展“硬核”实力
9月23日,枣矿集团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岱庄煤业公司召开,也拉开了各单位同台竞技、各展所长的序幕。
岱庄煤业率先亮出“动态达标+精准管控”组合拳:“质量督导小组”带着《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表》深入井下,执法记录仪全程“护航”,让每一次验收、每一处扣分都“有图有真相”,将过去“每月一检”的静态达标升级为“每日全时段”的动态管控;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流程必查表》,把隐患排查变成“按图索骥”,再通过“暗点曝光、亮点展示”活动,让标准化建设“优者更优、差者追赶”。
七五煤业则打造“井下工厂”般的标准化场景——物料码放如阅兵列阵,支架锃亮似新出厂,线缆垂挂笔直如线。为解锁标准化提升密码,该公司不仅构建“矿级-部室-区队”三级责任体系,还组建“智能化综掘机+锂电单轨吊”设备矩阵,让掘进作业既精准又安全;组织“对标取经”活动,带着问题走进“精益示范点”,在互学互鉴中破解管理难题,让“标准化”从制度落地为全员行动自觉。
创新举措破局攻坚,“特色打法”筑牢安全防线
在标准化建设的赛道上,各单位跳出“常规套路”,用创新举措破解痛点、难点,打造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枣矿方案”。
三河口矿业以“精品思维”书写答卷,规划25个“精品工程”创建项目,从采掘头面到机电硐室,处处严把“毫米关”——管理人员随身携带量具,用数据说话,让“精品头”“精品面”“精品硐室”成为井下常态;创新推出“八步流程工作法”,把管理、作业、操作、监督全流程“标准化”,再通过“日创建、周督导、月评估”压实责任,一季度就有16个地点达到枣矿集团A级标准,成为当之无愧的“精品标杆”。
付村煤业则将“模块化”管理玩出了新高度。从147个模块扩容至158个,小到牌板吊挂、大到工作面安装,都有“现成模块”可参照,真正实现“拿来就用、用之有效”。更令人称道的是,该公司打破“只唱赞歌”的现场会模式,实现反面现场会“零的突破”,16次正面会树标杆、4次推进会补短板,再加上“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每一排锚杆、每一米巷道都标注“责任人”,从根源上守住质量底线,让标准化“动态美”持久在线。
新安煤业则靠“科技+精细”双轮驱动:搭建“可视化”平台,井下照片、视频实时推送,先进经验一键共享、隐患问题同步共治;推行“五级联创”模式,从公司到个人层层压实责任,36次专项检查织密安全网;“超前支架智能化控制系统”让支护作业更安全,“掘进提效五项措施”让效率提升26%,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成为矿井发展的“新引擎”。
科技赋能+文化浸润,标准化建设迈向“长效化”
高庄煤业的实践,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长效化”提供了生动范本。在这里,“干一辈子煤矿,就要抓一辈子标准化”不是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文化基因——西翼轨道巷里,轨道整齐、管路笔直,候车室文化墙图文并茂,安全生产知识与矿工事迹相得益彰,让“讲标准、守标准”成为职工本能。
科技更成为高庄煤业的“强安利器”:生产指挥中心的超高清显示屏上,井下生产数据、设备状态、人员分布实时更新;33下06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实现“一键启停”,煤机自动截割、支架自动跟机;井下变电所、主排水泵房实现“无人值守”,远程操作就能完成开关控制、故障诊断,让“少人则安、无人则安”从愿景变为现实。同时,该公司还打造“启智创客中心”,通过“揭榜挂帅”激励职工创新,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创新创效双向赋能,持续焕发新活力。
如今的枣矿集团,各下属矿井虽亮点纷呈,但目标一致——以标准化筑牢安全根基。从动态管控到精品创建,从科技赋能到文化浸润,枣矿集团正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走深走实,为矿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马传龙
单位:三河口矿业公司
电话:13791439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