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构筑“五个体系” 夯实管理根基——鲁西矿业焕新安全治理聚力长治久安

作者: 徐虎 梁凯  金鑫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4日

“现在听到设备报警声,第一反应不是紧张而是安心,这说明安全网在起作用。”在鲁西矿业新巨龙公司井下工作面,采煤机司机林久璇正在操作智能面板,他头顶的岩层正被数百个传感器实时监测,地面调度中心的大屏上,压力变化数据如心电图般规律跳动。这一场景是鲁西矿业构建新型安全治理体系的缩影。

近年来,鲁西矿业通过文化、科技、灾害治理、班组建设、系统防控“五个体系”,推动煤矿安全管控焕发新生机。

文化铸魂+科技赋能:让安全管理“看得见、管得住”

“在我30年的煤矿生涯里,最近三年的变化最大。”在唐口煤业掘进一区的班前会上,老矿工王建国深有感触,“过去安全考核是扣分罚钱,现在是要我们上台讲‘安全故事’。”

这种转变源于鲁西矿业“德·创”党建品牌的创新实践。他们将安全责任植入党建工作基因,让“党管安全”从文件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每月安全生产述职就像‘安全体检’,各级干部必须用数据说话。”鲁西矿业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郑学军展示了一份报告,上面详细记录着风险整改率、培训覆盖率等15项量化指标。

科技赋能让安全管控实现质的飞跃。在李楼煤业安全生产调度中心,大屏上突然弹出预警:1306工作面工作人员安全帽佩戴不规范。随着值班调度员李小朋轻点鼠标,现场画面立即弹出,AI用红圈标出了违规人员。“从识别到推送只要3秒,过去靠人工巡查可能半小时都发现不了。”李小朋说。

面对矿井灾害重、条件复杂、管理单元多且水平不均衡的挑战,该公司大力推动科技兴安战略,借助先进信息技术为安全管理装上“智慧大脑”。基于华为盘古大模型,建设并应用了109个人工智能场景,实现对井下瓦斯浓度、人员定位、设备运行等关键数据的实时监测与智能分析。特别是在行为安全监管方面,AI系统能够自动识别违规操作等13类不安全行为,并在数秒内发出预警并推送,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干预的转变。

以“五预”为核心的风险预控机制,是安全治理的另一大亮点。该公司全面推行“预研、预判、预警、预告、预控”机制,将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同时,将“双防”机制嵌入生产作业计划,推行风险隐患实名负责制,通过月度“双防”审查会、季度全覆盖驻矿分析等机制,确保风险防控措施落地见效。今年1至8月份,成功辨识并管控重大安全风险623项,排查并整改隐患6133条,整改率达到100%,形成了“想复杂、控风险、干简单”的良性循环。

灾害治理+系统防控:让重大风险“防得准、治得早”

“钻孔窥视仪如‘胃镜’般深入岩层,注浆材料像‘凝血剂’注入裂隙,微震监测系统实时显示加固效果。”在郭屯煤矿技术部,总工程师赵仁宝指着地质图说,过去遇到断层凭经验“摸着石头过河”,现在靠这套“预测+探查+加固”组合拳,过断层工期缩短40%,成本降低30%。

煤矿安全,重在治灾。鲁西矿业始终坚持“办矿先治灾、抓大不放小”安全理念,将灾害治理视为保障安全生产的生命线,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进行系统谋划和超前部署。“治理灾害要跑得比风险快。”该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剑打了个比方,“我们不仅建‘防洪堤’,更要在上游建‘气象站’。”

该公司一手抓大系统、控大风险、防大事故,一手夯实基层基础,防止零打碎敲事故,特别是将冲击地压、水、火、瓦斯、顶板等重大灾害的治理作为重中之重。

冲击地压防治是鲁西矿业灾害治理的首要任务。他们坚定执行“20字防冲措施”,从采掘接续规划源头入手,优化开拓布局,采用单元支架进行超前支护,推广小煤柱、无煤柱开采技术,从设计阶段降低冲击风险。同时,项目化推进“千米矿井冲击地压与围岩控制工程试验”,目前3对试验矿井已排定38个治理项目,分解333个节点任务,已完成210个节点任务。

在李楼煤业,掘进二区区长刘涛指着震动回波探测演示说:“TBM掘进机就像给地层做B超,能‘看’到前方150米的地质异常。”在灾害综合治理中心,大屏幕实时跳动着微震、水文等12类数据,系统自动匹配35m³/h制浆充填或2000m³/h二氧化碳压注等应急方案。

在顶板管理方面,他们打出系列“组合拳”,建立“十项硬性举措”,强化“五区一材料”重点管控;矿长亲自挂帅开展“顶板排查治理季”活动,通过“查、列、图、治”闭环管理绘制隐患分布“一张图”。针对断层、淋水区等难点创新“预测、探查、会诊、加固、监测”机制,采用“锚杆索+单元支架”复合支护、一体式U型钢棚等新技术,实现支护强度与作业效率双提升。

鲁西矿业注重防治水体系建设及水害分类治理,完成16对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的编制与评审,对动态重大水害风险进行严格管控。在通风除尘、防灭火、瓦斯防治等方面,推进“长压短抽”通风除尘系统全覆盖,“一面一策”谋划综合防灭火设计,制定防治瓦斯8条特别规定,并常态化对照上级指导意见开展排查整治,确保各大系统安全可靠。

班组筑基+人才强安:让每个员工“会安全、保安全”

走进唐口煤业VR实训室,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培训正在进行。90后矿工高忠杭头戴VR设备,全神贯注地操作着虚拟通风系统。“警报!虚拟工作面瓦斯浓度超标!”系统提示音刚落,小高迅速调整通风参数。这种沉浸式培训让安全知识以更生动的方式深入人心。“以前的培训容易让人打瞌睡,现在就像在参与一场电竞游戏。”小高说。

鲁西矿业坚决摒弃“一刀切”和“填鸭式”的陈旧培训模式,转向“精准培训、快乐学习”的新路径。公司严格按照上级部署组织“五职”矿长、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等各类培训,确保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入脑入心。同时,积极探索“德·创”乐学、厂矿联培、海选竞争、岗位练兵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利用手机APP等工具方便员工随时随地学习。

亲情安全墙、安全嘱托、安全闹钟……这些充满人情味的安全举措更好守护矿工安全。在基层班组,班长组织员工像医生会诊般讨论当班风险点,让每个人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公司每年投入专项基金用于班组建设,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同时推行设计集中会审、技术专项评估等机制,让专业意见得到充分尊重。

安全管理最终要体现在基层、落实在一线。鲁西矿业将深化“三基”建设作为强基固本的关键抓手,通过完善区队“16+N”制度体系、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不断夯实基层管理基础;每年举办“班组长节”,评选表彰“六好”区队和“五型”班组,2024年共评选出60个先进典型,使其真正成为现场安全管理的骨干力量,让“会安全、保安全”成为每位员工的内生动力。通过将安全管理重心下沉到班组,构建起“人人都是安全员”的治理新格局,切实打通了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安全是一项永无止境的系统工程,我们将持续探索并创新实践符合时代要求、具有自身特色的矿山安全治理模式,为推动企业长治久安,助力山东能源集团行稳致远作出积极贡献。”鲁西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清表示。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