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煤海,不仅奔涌着能源保供的初心,更激荡着“省下来就是赚出来”的创效智慧。
今年以来,鲍店煤矿牢固树立“成本制胜”理念,坚定不移实施“八项降本增效硬措施”,从生产、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精准发力,全力压缩材料费、电费、修理费等18项重点可控费用,经营管控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节支降耗、降本增效之路。
生产降本:挖出增收“金元宝”
该矿始终秉持“稳产量、提效益”的理念,将提升稳产增效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力求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单耗降低、效益增长,进而全面提升矿井综合创效水平。在生产组织环节,该矿精心谋划,统筹协调各项工作,根据工作面实际地质条件与设备性能,制定了一系列精采精放管控措施,以此提高煤炭回采率。
以7306智能化综放工作面为例,该矿综采二区技术主管贾少雄介绍道:“在放煤方面,我们通过现场试验与数据分析,明确了放煤间距、放煤口开启高度等关键参数,有效减少了顶煤残留。”今年1—8月,7306智能化综放工作面累计采煤236.09万吨,比公司指标多采出7.51万吨,为矿井产量和效益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
过去,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旧皮带,以往只能当作垃圾处理,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如今,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王燕带领团队,成功将这些废旧皮带加工成封车皮子、挡车器等材料,实现了循环利用。同时,团队还攻克了切割工艺技术难题,使皮带产品加工量从2500件跃升至8200件,复用率达92%,每年节省新皮带采购费30余万元。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废旧皮带的处理难题,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
管理降本:细水长流“效益泉”
该矿持续深化市场化精益化“两化融合”建设,不断优化完善“六精六提”融合管理模式,积极推进精益改善项目、精益示范点和精益示范班组建设。
截至目前,累计完成精益改善大项目8个,申报自主改善成果142项,创效212.16万元。在聚焦井下生产降本重点关键方面,细化明确了“优化系统、提升装备性能效率,优化矿井开拓布局、采场布置及工作面设计,强化重大灾害治理方案论证、资金投入审查,优化劳动组织、实现减人提效”等8个方面、12大项20小项具体工作项目,累计创效8943万元。
在设备能耗管理上,该矿通过淘汰高能耗设备、减少设备空转率、避峰填谷用电等措施,实现节能降耗。机电工区区长韩佳佳表示:“我们根据峰谷平期时间表及时调整开泵时间,严控井下泵房排水时间段,在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采区泵房、中央泵房尽可能在每天谷期和平期时间内排水,在峰期、尖峰期来临前提前将水位压到最低。”
采煤工作面顺槽胶带机按照设计运输长度,分阶段按照所需功率配备驱动电机数量,严禁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加强自动排水装置管理,保证装置完好、性能可靠,杜绝空排现象;合理控制皮带机开停机,提高煤流运输效率,上级皮带开空停机时,及时联系下级皮带停机,下级皮带开空后立即停机……一系列降本举措,取得了可观的效益。
洗选发运中心原煤车间承接厂区3000多平方米的路面硬化工程,工程结束后人均增收9000余元;调度室牵头成立零活项目部,带领富余人员承包井下临时应急工程,参与职工单月创收达1800余元。今年以来,该矿共完成巷道修复、设备维护等零活工程40余项,综合创效超过100万元。
技术降本:创新种出“摇钱树”
该矿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在节支降耗中的关键作用,以小改小革为重要载体,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力。
王燕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成员刘斌展示着团队自主研发的“旋转拉力式”拆卸工具,兴奋地介绍道:“按照每年修复各类型号排沙泵90台、综合节约配件损耗3000元/台计算,加上节约的人工时效,每年可创经济效益10余万元。”综采一区技术人员研发的《采煤机柔性轴防窜装置》同样成果斐然,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卡扣,每月却能节省维修费4万元。
为鼓励更多职工投身技术创新,该矿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对技术革新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主创人员可参与项目利润分成;推行“揭榜挂帅”机制,面向全矿发布“深部冲击地压智能预警”“石充填率提升”等30项“卡脖子”难题。一系列激励措施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
今年以来,全矿征集小改小革成果150余项,从综采二区的智能化数据统计到综合服务中心废旧皮带改造的防滑垫,从废旧轮胎变废为宝的创意改造,到职工自主设计加工的“干衣净靴一体机”,一大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优秀职工创新创效成果不断涌现,加快了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成本管控、节支降耗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在生产、管理、技术等多方面持续发力,鲍店煤矿将成本管控的触角延伸至矿井生产经营的每一个角落,在节支降耗、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下步工作中,该矿将继续秉持“精打细算”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提升经营管控水平,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