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东滩煤矿如何让青年才俊五年“挑大梁”?

作者: 周旭龙 王建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8日

近日,东滩煤矿召开了一场聚焦年轻干部作风建设的学习研讨会。会上,年轻干部们深入学习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交流学习心得,查摆问题不足,该矿党委对年轻干部的成长提出了殷切期望和严格要求。

这场会议不仅是一次作风建设的推进会,更是该矿持续深化年轻干部培养、优化人才选用机制的一个生动缩影。它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东滩煤矿正不遗余力地为青年才俊铺就成长“快车道”,锻造堪当矿井高质量发展重任的骨干力量。

识别是基础,用好是关键

近年来,东滩煤矿始终将高校毕业生和年轻干部培养视为重大战略任务,创新实施“1357”高校毕业生培养工程,清晰规划了“一年立足、三年起步、五年成才、七到十年成为矿井骨干”的成长路径。

张锦,2017年6月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8月来到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东滩煤矿,先在采掘一线接受锻炼,随后被安排到机关科室挂职,凭借出色的综合表现,最终被提拔为综采一区主管工程师,成为东滩煤矿“1357”工程“五年成才”目标的生动实践者。

“这套路径并非空谈,而是通过目标化包保培养制度落地生根。”东滩煤矿人力资源部部长万鹏介绍,“我矿为每位重点培养对象配备帮扶团队,进行精准滴灌、靶向培养。自2018年以来,在岗高校毕业生已全部走上管理技术岗位,其中9人迈入中层管理岗位。井下区队技术主管全部由高校毕业生担任,平均年龄仅32岁。”

“识别人才是基础,用好人才是关键。”万鹏说:“东滩煤矿注重在日常工作中持续跟踪了解、考察年轻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实绩,分层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确保优秀人才‘纳入组织视野’。在选拔任用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特别强调作风扎实、清正廉洁。同时,积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畅通组织推荐、民主公推、岗位竞聘等多种渠道方式,让优秀者脱颖而出。”

实践赋能带来的“加速度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

东滩煤矿始终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主阵地。新入职高校毕业生必须在班组中锻炼见习,井下区队长优先从有班组工作经历的管理技术人员中选配。通过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为年轻干部提供多岗位、多领域的实践机会。丛志明的成长轨迹就是这一理念的最佳注脚。

2020年参加工作的丛志明,被安排到综采一线多个关键班组轮岗锻炼。面对复杂地质条件和技术难题,他沉下心来,干中学、学中干,将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深度融合,攻克了多项“卡脖子”难题,其负责的工作面荣获全国煤矿采煤工作面智能创新大赛特等级荣誉。

扎实的基层历练和突出的技术贡献,让丛志明迅速脱颖而出。2024年3月,被破格提拔为综采一区技术主管,27岁的他展现了实践赋能带来的“加速度”。

近年来,东滩煤矿不仅组织采掘单位年轻干部到机关科室锻炼,还创造条件推荐优秀人才到两级公司机关部室及省国资委等单位“以干代训”或挂职学习,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升了综合能力。多名参加挂职锻炼的年轻干部走上了主管工程师、技术主管等关键岗位。

此外,该矿积极搭建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创新创效等平台,实施“青春铸魂”“青春奋进”“青春赋能”“青春强基”四项工程和技能人才培养“金领”工程,激励青年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创新攻关中挑大梁、当先锋。

营造“导向化”成长生态

培养年轻干部,既要铺路子,也要压担子,更要架梯子、正苗子。

东滩煤矿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一方面,压实培养责任,精准识别廉洁风险点,构建“大监督”格局,对苗头性问题抓早抓小,确保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注重精神激励与人文关怀。通过评选年度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年度颁奖典礼、在媒体大力宣传先进事迹,用身边榜样激发进取心和荣誉感。

该矿常态化开展“总工大讲堂”和“干部上讲堂”,深化“1+N”导师带徒模式,由劳模工匠、技能大师进行“一对一对接、面对面培训、手把手指导”。在生活上,精心组织入职“四个一”(见好第一面、上好第一课、迈好第一步、开好第一会)活动,创新实施服务入职大学生成家立业十条措施,从思想引导、婚恋关怀、到实际支持,全方位消除后顾之忧。

得益于多年持之以恒的系统培养和严管厚爱,东滩煤矿年轻干部队伍展现出勃勃生机与强大后劲。目前,该矿有85后正科级干部18人,90后正科级干部5人,90后副科级干部16人。

从这支队伍中,先后走出齐鲁工匠、齐鲁首席技师、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山东能源特级技师、兖矿能源首席技能大师等,矿井成为两级公司“煤炭板块人才培养输出基地”。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