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矿业把年轻干部培养作为“百年大计”,以双向挂职锻炼为重要抓手,构建起“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体系,让一批批年轻干部在实践熔炉中淬炼成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建章立制筑根基
为让双向挂职锻炼走深走实,鲁西矿业先后出台《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十项措施》《管理技术人员挂职锻炼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明确挂职锻炼的目标方向、操作规范和保障机制,为年轻干部成长搭建起标准化“赛道”。
在机制设计上,鲁西矿业坚持“精准画像、按需选派”原则,选取业务能力强和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人才进行双向挂职锻炼,确保把“好苗子”选出来、送下去、培养好。挂职形式上实行“上下联动”,对机关工作时间较长的干部安排到生产一线“接地气”,对基层骨干则选送机关“拓视野”,形成“下挂1人可上挂2人”的动态平衡机制。2024年以来已累计开展上挂锻炼23人、下挂锻炼7人,覆盖安全、生产、经营、党群等多个专业领域。
“挂职不是‘镀金’,而是‘炼金’,要挂实职、干实事。”鲁西矿业副总政工师、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部长高志勇说。
为了让挂职锻炼出实效,鲁西矿业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下挂人员深度参与安全生产调度、隐患排查治理,上挂人员全程参与政策制定、基层问题协调,每人年度内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作为考核依据,真正让挂职锻炼成为检验干部能力的“试金石”。
实践熔炉炼真金
“在审计法务部挂职期间,我牵头解决了3项法务难题,现在对企业法务规范管理的理解更透彻了。”2024年度上挂锻炼干部刘长红表示。鲁西矿业将双向挂职与企业改革发展重点任务深度绑定,让年轻干部在急难险重岗位上“墩苗壮骨”,在实践历练中快速成长。
在年轻干部培养“十项措施”推动下,鲁西矿业持续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10岁以下中层副职及以上人员已增至46人,其中88后正职2人、副职12人,一支充满活力的年轻干部队伍正在崛起。
通过“专编专岗”设置,在权属单位生产一线优化工程师岗位,与区队长同职级管理,让年轻技术骨干挑大梁。实施“先挂后任”机制,对发展潜力大的干部给予1-2年挂职锻炼期,期满考核合格后正式聘任。
“我们还实施中级人才库动态管理,在第一批入库的28名优秀人才中,已有23人出库任职,今年新入库的33人也正在各岗位上加速成长。”鲁西矿业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安平介绍。此外,鲁西矿业21名年轻干部参加了山东能源集团“星火”数智化人才培养工程,将在数智化项目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薪火相传担使命
“年轻干部要主动融入当前发展大势,聚焦打赢度危求进、逆势突围生存战,勇于跳出‘舒适区’,在历练中锤炼真本领,把挂职经历转化为成长‘加速期’。”在2025年度优秀人才双向挂职启动会上,鲁西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清道出了企业对年轻干部的殷切期望。
双向挂职不仅让年轻干部增长了才干,更激发了他们投身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关干部学会了“从基层视角看问题”,基层干部掌握了“用系统思维解难题”,形成了“机关服务基层、基层反馈实情”的良性互动。
为让年轻干部“挂有所获、干有所成”,鲁西矿业构建起全方位保障体系。挂职期间人事工资关系不变,接收单位提供必要工作生活条件,派出单位保留原职务,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岗位调整直接挂钩。同时,推行“1+N”帮带制,单位负责人定期与年轻干部谈心谈话,业务骨干“传技能、带作风”,形成“师徒结对”培养清单,快速提升综合履职能力。
如今,在鲁西矿业全力开创优质示范、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期,年轻干部的身影活跃在安全生产、降本增效、创新驱动第一线。从高校毕业生到中层管理骨干,从技术新兵到攻坚先锋,双向挂职锻炼正像一座桥梁,让青春力量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更多优秀年轻干部在实践中成长成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