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鲍店煤矿:榜样引领前行路 劳模精神绽光华

作者: 焦超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4日

在鲍店煤矿,劳模精神如同一面旗帜,在矿区的各个角落高高飘扬,激励着广大干部职工奋勇前行。多年来,鲍店煤矿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劳动模范,他们以非凡的智慧、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为矿井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推动矿井不断前行的中坚力量。

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王燕,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自1999年便扎根鲍店煤矿生产服务中心,26年来,她在设备维修与改造领域苦心钻研,不断创新,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中心主任,书写着对技术革新的无限热爱。

2015年,以王燕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团队成员均为生产、技术、管理骨干。面对矿井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他们积极开展技能攻关和技术革新活动。矿井中淘汰的大量废旧皮带在王燕眼中却是 “宝贝”,经过团队的努力,这些皮带被加工成封车皮子、挡车器等各类井下常用材料,实现了变废为宝。随着加工需求的增大,传统切割工艺和工具难以满足要求,王燕带领技术人员经过反复探索,成功研制出自动上料、自动切割的皮带切割机。该设备投入使用后,单个皮带产品加工时间大幅缩短,每班作业人员减少,效率提升60%以上,半年皮带产品加工量显著增加,每年为矿井创新创效226万元。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党的二十大代表张矿军,现为“双创”基地党支部书记。技校毕业后投身机电维修工作的他,凭借着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刻苦钻研,短短两年就成长为单位的“机电行家”。工作中,他发现电机车凸轮控制系统故障率高,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将其改造成气动控制系统,有效降低了故障率,革新成果在全矿推广应用。他总结的“张矿军电机车电气故障快速处理操作法”,为快速解决电机车电气故障提供了有效方法。

近年来,张矿军带领工友处理设备故障100余次,解决技术难题300余个,完成创新成果36项,其中3项获国家专利,为矿井节约资金上千万元。

李伯印,山东能源劳动模范,鲍店煤矿洗选发运中心原煤运输队队长。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他始终以身作则,脏活累活抢着干,高处、旮旯等别人不愿去的地方他都冲在前面。面对煤流磨损溜槽严重的问题,他带头开展技术攻关,通过在溜槽内部煤和矸石冲击点处焊接小溜槽,大大延长了溜槽使用寿命,每年节约材料费10多万元,其独创的“李伯印溜槽缓冲耐磨法”在单位广泛推广。多年来,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从未完整休过一个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安全生产的坚守。

综掘一区555队生产一班班长、综掘机司机杨廷进,同样是安全生产的守护者。他在综掘工作中不断探索,摸索出“参照截割法”进行盲割,缩短了截割用时,提高了施工效率;钻研出“切割、支护、供料、循环作业间隔规定”,保障了效率与安全、质量与效益的同步提升。他所带领的班组在安全生产方面表现出色,成为区队的标杆。杨廷进本人也荣获全国煤炭行业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山东省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

在鲍店煤矿,劳模们不仅自己在工作中发光发热,还十分注重对青年职工的培养。张矿军积极组织青年职工参与技术培训,利用大师讲堂、业务培训等载体,分享经验,提升职工业务能力和创新意识。他先后组织编制设备故障处理典型案例20余个,累计培训授课120 余次,培训学员1000余人次,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16人,多人在山东省和公司技术比武中获奖,众多学员走上重要管理岗位。

辛程,去年在第十六届 “陕煤杯”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瓦斯检查工一等奖,今年被评为山东能源劳动模范。煤矿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通防专业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他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与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将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一流大师工作室。他计划建立“问题库-案例库-方案库”三位一体教学体系,助力青年职工实现能力跃升,为智能化矿井发展输送专业人才。

鲍店煤矿的劳模们,在创新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在安全生产的一线坚守担当,在人才培养的征程中无私奉献。他们的劳模精神,已深深融入到矿井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成为矿井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劳模精神的引领下,鲍店煤矿必将书写更加精彩的发展华章,为两级集团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