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西北矿业:“冬泳”的力量

作者: 弋永杰  陈超  张利菲  任星星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4日

当煤炭市场的“寒流”再度来袭,是选择蜷缩取暖“熬冬”,坐等“春天”,还是以“冬泳”的姿态提高御寒本领?

西北矿业给出的答案是:纵身跃入冰水,在刺骨冰水中勇敢地畅游。这家扎根祖国西北的煤炭企业深深明白:行业的冬天或许漫长,但真正的强者从不惧严寒。

在煤价持续下行、供大于求的格局下,西北矿业以思维破冰引领行动突围,用苦练内功夯实发展根基,靠“内涵发展”书写了一部煤炭企业逆势突围的“冬泳启示录”。

思维破冰:从“熬冬”到“冬泳”的认知革命

“冬天不是等待的借口,而是锻造的熔炉。”西北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书翔的这句话,道出了企业应对市场寒冬的核心理念。在煤炭行业经历第三次深度下行周期时,许多企业还在纠结“冬天何时结束”,西北矿业已率先完成从“熬”到“练”的思维跃迁。

这种认知转变源于对行业规律的深刻洞察。正如有行业专家坦言:“本次下行后,煤价大概率也会触底后逐渐反弹回升,但供大于求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必须以‘长冬’思维做持久战准备。”

西北矿业清醒认识到,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未变,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难以替代,但行业“内卷”与外部进口煤压力并存,唯有主动“冬泳”才能练就御寒本领。

不做等待春天的“寒号鸟”,要做搏击风浪的“弄潮儿”。西北矿业用老鹰蜕变的寓言警示全员:在市场剧变中,沿用旧逻辑做事比动荡本身更危险。

(亭南煤业航拍大景)

当有的企业还在压缩必要投入时,西北矿业已跨界引进4台TBM(隧道掘进机)用于正通煤业井下岩巷施工,同断面掘进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5-7倍。提前30个月完成亭南煤业四盘区大巷贯通工程,为矿井灾害防治、降本增效赢得先机。这种“在寒冬里修内功”的魄力,正是“冬泳者”的鲜明特质。

从“躺平”到“改变”的跨越,需要刮骨疗毒的勇气。黄陶勒盖煤炭公司将闲置的采煤沉陷区改造为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达1367万度,节省电费356万元。正通煤业通过产能指标置换政策,盘活闲置产能创收9200万元。

这些创新实践印证了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论断:“非常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沿用过去的逻辑做事。”

苦练内功:锻造“冬泳”的硬实力

“熬冬”者,对“冬天”的判断是“短冬”,态度是被动地等待春暖花开的日子,策略是“熬”。“冬泳”者,对“冬天”的判断是“长冬”,态度是主动跃入冰水中寻求御寒的机会和方法,策略是“练”。

西北矿业“冬泳”的底气,来自日复一日的内功修炼和内涵提升。西北矿业以降本增效和内涵发展模式为基石,构建起抵御市场风险的“四梁八柱”。

行业进入顺周期时,成本决定企业的利润。行业进入逆周期时,成本则决定着企业的生死。

“省下一厘不为少,浪费一毫亦是多。我们投入精准,资源向价值高地流动。管控精细,成本从细节优化。该投入的一分不减,不该投入的一分不增。精准投入,让每一分钱都‘长眼睛’;精细管控,让每一个环节都‘无漏洞’。精准投入锚定价值,精细管控雕琢效益。”西北矿业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刘业献介绍。

为此,西北矿业认真筹备召开“度危求进、内涵提质”推进会。各单位以成本压降指标为牵引,深入实施系列降本增效硬措施,上半年吨煤完全成本完成“比年初力争指标再压降13.3%”的目标,对冲降价影响的62%。10家矿井单位全部完成成本压降考核指标,其中8家单位完成成本压降力争指标。

(正通煤业应用TBM掘进施工巷道)

“行业寒冬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刺伤你,也能成就你。”在生死决择面前,西北矿业不对市场回暖抱有任何幻想。他们清醒认识到市场经济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机制。对煤炭企业来讲,在煤种、井型等先天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决定市场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成本管控能力。这也是他们把“内涵提质”,摆在全年工作首位的原因。

旗下巴彦高勒煤矿大力实施单项工程竞标承包制度,通过内部横向交易减少外委施工费279万元,同比减少31%。同时,他们积极盘活闲置设备,给同为旗下的兄弟单位——双欣矿业调拨149个支架,不仅避免兄弟单位花费大量金钱购入新设备,而且自己赚取410万元租赁费,取得一举双赢局面。深入挖掘政策福利,他们完成充填置换指标出让创效2000多万,享受政策红利900多万元。

围绕“五级市场主体、四级市场结算”,西北矿业着力深化内部市场化建设。他们以区队、班组市场为重点,依托新修订的劳动定额手册,将各类市场要素全面纳入内部市场单价。积极推广横向结算、链式结算、单项工程内部竞标等多元化结算方式,充分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企业效益与员工收入共同提升。

同时,他们着力提升精益管理水平,以改进KPI(关键指标)为目标,结合对标管理,以精益项目为载体,以提案改善、项目评审为评价手段,深入开展精益改善活动。在全面提升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物供营销、运营管控、自主改善“六条精益主线”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他们推动降本增效工作落实落地。

(黄陶勒盖煤炭公司智能管控中心)

两级机关带头“厉行节约、严控成本”,迅速开展十项费用节支行动。实施以来机关可控经费同比下降38%,有效发挥了模范引领作用,全员度危求进的危机意识进一步增强。

行业冬天,是消极者的墓志铭,是积极者的里程碑。

夯基固本:锻造“冬泳”支撑的“安全柱石”

“冬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恒久攻略,既是基本路径,也是战略实践,需要慢功、长功、普遍之功、常态之功的历练。任何持久战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提高“冬泳”能力也非一日之功。

千里之外创业,能不能扎根立足,能不能融入西部,能不能穿越“寒冬”,能不能永续发展?

安全生产是“1”,其他工作是“0”。安全是发展的基石,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是第一要诀、第一品牌、第一形象,是第一柱石。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安全管理是企业“冬泳”的硬核内功。

世间万物,生命最宝贵;百业兴旺,安全最重要。作为山东能源集团受灾害威胁最为严重的单位之一,他们时刻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态度,扎扎实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我们牢固树立‘安全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坚持安全优先于生产、安全优先于效益、安全优先于发展,树牢安全红线意识、法治思维,常怀敬畏之心,时刻警示高悬,认真贯彻上级安全生产部署要求,坚持‘管理、装备、系统、素质’并重,突出抓好安全管控体系重构、智能矿山建设和安全基础管理,打牢了安全发展的根基。”刘业献说。

西北矿业作为山东能源集团整合旗下西北区域煤炭资源新成立的全资二级子公司,成立伊始便面临着“三重压力”:产业分布在陕甘蒙晋鲁5省9市,点多且分散,跨区域安全管理难度增加;高瓦斯、强冲击、大水害等多种地质灾害复杂多样,呈现一矿多灾或一矿重灾局面,安全生产难度增加;职工队伍由5家单位整合而来,技能素养参差不齐,安全作业难度增加。

针对矿井条件差异大、灾害多而重的实际,西北矿业围绕“控大风险、除大隐患、治大灾害、防大事故”目标,坚持源头防控,持续强化重大灾害治理,加大煤矿重大风险管控、重大灾害治理力度,科学从严落实冲击地压、水、火、瓦斯、顶板等灾害防范治理措施,推动了安全保障能力提升。

秉承“安全为先、治灾先行”的理念,亭南煤业结合矿井顶板洛河组砂岩含水层充水问题,召开科室凑头会。各技术骨干踊跃发言、集思广益,创新提出了采用水平定向长钻孔对洛河组含水层进行区域超前疏放的技术路径。他们通过研究井下高位水平定向钻孔施工工艺,构建超前区域疏放技术体系,形成亭南煤业顶板洛河组含水层区域超前疏放模式。

(双欣矿业智能化综采工作面)

从措施上改进,从意识上增强,双欣矿业紧紧围绕“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主题,通过各专业防灾治灾安全知识宣讲、防灾技能培训、防灾应急演练、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等多方面着手,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重大灾害治理和防灾、治灾意识。

牢固树立“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理念,西北矿业优化劳动组织,扎实推进减人工作。他们加大智能采掘装备应用,最大限度减少井下作业人员。

西北矿业用于系统优化、装备升级、智能改造的费用超过25亿元,建设智能化项目30项,先后建成14个智能工作面,实现智能化减岗345个。永明煤矿、双欣矿业自动跟机率分别达到95%、93%以上,其他矿井均达到90%以上。双欣矿业、邵寨煤业分别通过了智能化示范矿井国家级和省级验收。综放面、综采面、薄煤层面上作业人数分别控制在行业最低水平。

山东能源集团14个入围全煤智能创新大赛决赛单位中,有5个来自西北矿业,比赛成绩名列前茅。邵寨煤业引进3台皮带巡检机器人,减少岗位人员20余人。现有10处矿井选煤厂定员全部控制在90人以下,其中邵寨煤业定员只有50人。西北矿业在新增一处生产矿井的情况下,在册人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西北矿业的实践证明:行业的冬天或许漫长,但只要保持“不畏寒”的勇气、“勤练功”的毅力、“重内涵”的智慧,就能在冰水中练就强体魄,待到春暖花开时,必将以更强健的姿态搏击长空。

正如黄书翔所言:“事不避难,破冰前行,我们定能‘游’向成功的彼岸!”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