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00后”还是懵懂少年的代名词,可他们却带着青春的朝气、创新的思维和不服输的劲头,迅速融入职场,成为各行各业的新生力量。在新巨龙公司,一支“00后”组成的大学生采煤先锋队活跃在井下一线,他们能吃苦、肯奋斗,肩扛锚索、钻研设备,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能吃苦、能战斗”的煤矿精神,逐步成为煤海生力军。
关键时刻冲在前,243个阀组见成长
今年5月,1304工作面进入末采关键期,液压系统却掉了链子,电磁阀等配件急需更换,现场班组根本抽不出额外人员。这时候,大学生采煤先锋队主动接下了更换电磁阀的任务。
“谁说大学生干不了煤矿?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平均每人每班换15个,连续干了半个月。”面对艰苦的工作条件,采煤一区大学生张喜林也曾犹豫过,但看到其他工友都能坚持下来,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儿就上来了。
(“00后”合影)
井下空间狭窄,设备又重,他们趴在支架间,一点点拆旧装新。刚开始还有点手忙脚乱,后来越干越熟练。等243个支架电磁先导阀全换完,液压系统重新“满血复活”,大家伙儿看着顺畅运转的设备,心里别提多踏实了。
这是他们第一次挑大梁,从刚下井时对采煤工艺一知半解,到后来能熟练操作智能化设备,每一次实践都成了成长的阶梯。“以前觉得课本知识够用,到了现场才知道,真本事得在井下练出来。”张喜林笑着说。
管线整治磨性子,标准化里学门道
6月份,11302工作面要搞达标整治,工期紧、要求高。大学生先锋队又主动加入,负责整理支架管线。这些管线就像设备的“神经”,缠在一起不仅看着乱,还容易出安全隐患。
“连续两周,我们天天挤在支架间,一根一根理。”大学生王成福回忆,大家俯着身子,把杂乱的管线捋顺、固定好,一点细节都不放过,将工作面233个液压支架整治下来,井下环境清爽了不少。
(液压支架调试)
“以前觉得管线整齐就行,后来才知道,理顺了能减少故障、提高效率,更是为安全上了道保险。”现在说起标准化,这群年轻人头头是道,这次经历让他们明白,标准化不是表面功夫。
从学士服到矿工服,他们逐渐褪去了青涩稚嫩,换来了独当一面的能力,用实干和坚守在煤海中奉献着青春。
肩扛锚索练筋骨,读懂煤矿人的精神
6月中旬,1304工作面末采刷大支护,一堆锚索、锚杆、钢带等物料运到工作现场,为了更加熟悉工作面情况,大学生采煤先锋队主动申请前去搬运。
“锚索扛在肩上,压得肩膀生疼……支架间隙窄,得蜷缩着身子挪步。”大学生吕硕讲道,汗水把工装湿透了,手掌磨出了水泡,没人喊累,更没人退缩,他们轮着班干,硬是把材料按时运到了指定地点。
(采煤先锋队)
“以前总听人说煤矿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这次算是亲身体会到了。”吕硕感慨道。从更换配件到标准化治理再到物料搬运,这一段段经历让他们真正蜕变成长为矿井发展的生力军。
“青春在巷道里闪光,责任在矿灯下传承。”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矿山青年的担当与梦想。
正如“00后”大学生班组长王成福在班组长例会上所说:“有公司创造的机会,有工友的支持,我们肯定能跟着企业一起成长。”如今,这群“00后”把学到的理论变成解决难题的办法,已经从当初的“学生兵”变成了能打硬仗的生力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