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兴隆庄煤矿:三路径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作者: 谢红玲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6日

开展“工匠讲堂”活动,举办“师徒签约”仪式,组织“劳模工匠”宣讲……这是兴隆庄煤矿大力实施“13456”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擦亮“群兴蕙”工作品牌,发挥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实施创新创效的一个缩影。

兴隆庄煤矿工会通过畅通工匠人才“选树培育、技能升级、政策赋能”三个路径,激活工匠人才培育引擎,不断壮大工匠人才队伍,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梯次孵化,助力人才培育

“大国工匠”高兴亮,就是从“创新工作室”中“出圈”的工匠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早在2011年9月就成立以个人名字命名的“高兴亮技能大师工作室”。专业补短、技术补缺、知识更新、技能提高,是工作室的第一要求。多年来,他先后培养出不少能顶大梁、挑重担的“劳模工匠”徒弟。徒弟王小波在他的培养下,在2022年举办的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示范赛上获得采煤机司机工种金奖(第一名),获评“大国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工作室成员刘海峰在他的带领下成为“山东省技术能手”“山能工匠”,是企业的技术骨干……通过他无私的言传身教,工作室已成为职工成长的孵化器,带动大批青年技术人员迅速成长,既实现了从劳模“1人作工匠”到“1+1群作贡献”的提升,也将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持续传承。 

兴隆庄煤矿建成集工匠宣传街、创新工作室、技能实训场、创新孵化园、技能等级认定中心“五位一体”劳模工匠矩阵基地。先后建成国家级工作室1家,省部级工作室5家,企业级工作室12家,成立“创客联盟·众创空间”,拥有7大工种实训考核及19个学习培训配套场所,广泛开展“传帮带”“技术擂台赛”“工匠讲堂”等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协作交流活动,实现单个创新向群体创新转变,一次创新向持续创新转变,工作室“示范引领、集智创新、协同攻关”效应更加彰显。

赛训融合,实现技能升级

兴隆庄煤矿调度监测组工长秦钦是通过技能竞赛走出的一位“金蓝领”。因为能吃苦、爱钻研,年纪轻轻便能独当一面。围绕矿井智能化建设、监测监控、网络安全等领域的重点难点,先后参与完成30多项技术改造及创新项目。秦钦工作法《矿井安全监控设备辅助安装及故障分析处理》经中华全国总工会推荐出版发行。

兴隆庄煤矿工会将劳动竞赛与职工技能培训创新融合,不断深化“全员竞赛·群星闪耀”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行“矿、区队、班组、岗位”四级常态化比武机制,扎实开展全员化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形成岗位练绝活、班组摆擂台、月度有竞赛、年度总考评工作模式,为推动先进典型选树强化人才支撑。近年来累计开展157个工种874场、15464人次比武活动,选树“兴隆工匠”54名、技术能手1441人次。62人晋升为技师和高级技师,2人被评为“山能工匠”,秦钦获评“齐鲁工匠”,张厚旺获第24届全国煤炭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示范赛铜奖。

系统谋划,政策叠加赋能

兴隆庄煤矿紧盯产业工人建功立业、素质提升等改革任务,聚焦“31789”工程,树立“汇聚有智者,培育可塑者,激励有为者”人才工作理念,坚持系统化顶层设计,精心制定“人才精英计划”,厚植成才沃土,织牢织密成才铸才网。实施精准化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基金,对创新成果实施基层即时奖励、矿井评审追加奖励、年度表彰奖励、推荐上级对等嘉奖“四重奖励”,季度对创新创效成果及时兑现奖励,年度对优秀创新团队、技术创新能手及创新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完善导师带徒、名师带高徒奖励政策,徒弟年度考核成绩优良的,分别对导师、徒弟给予奖励,推动“考”有所得,“评”有所获,“创”有所成,达到1+1>2的人才培养成效。

坚持“技能人才培养来源于一线,成长于实践”,把“群众认可、事迹过硬、亮点凸显、引领示范”作为基本要求,将典型选树从井下辅助一线延伸至服务生产、机关后勤,由个体扩大到全员。通过开专栏、拍视频、作宣讲、出丛书等“线上+线下”方式集中宣传优秀人才先进事迹。连年举办美好兴隆职工节、班组长节、故事会、荣誉殿堂等表彰交流推广活动,推动典型选树、人才培养从“盆景”到“风景”的迭代升级。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