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岱庄煤业:“三关”破局激活地下“金山”

作者: 冯爱国  于二海  丁芹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4日

313万元废旧物资“重获新生”,370万元材料“二次上岗”……

2025年上半年,枣矿集团岱庄煤业公司凭借一套精妙的“过三关”组合拳,将沉睡的废旧物资变成真金白银,在降本增效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废旧物资“淘金记”

“以前升井时顺手丢个零件不算事儿,现在一颗螺丝钉都得登记。”综采工区老李的转变,源于公司新立的规矩——37类物料必须“颗粒归仓”。

(加大回收复用)

他们创新实施“回收计划清单+专区管理”模式,37类常用物料都有专属的“身价标准”——从螺丝螺母到支护钢材,每一样都明码标注回收要求。同时将回收计划与月度生产作业表深度绑定,让回收工作与开采进度同频共振。“物资交接双确认”制度更是给回收链条上了“双重保险”,每一次交接都要双方签字画押,杜绝物资“神秘失踪”。当回收复用成绩直接与全员绩效工资挂钩,职工们的积极性被彻底点燃:有人练就了“火眼金睛”,在巷道角落里翻出遗落的配件;有人化身“收纳达人”,将回收物资码放得整整齐齐。

现场管理的“铁面包公”

“这捆电缆未按定置线摆放,扣2分!”这样的突击检查,在岱庄煤业井下已成为常态。

他们组建“物资督查队”,深入井下各个角落,对物资管理情况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检查,锚杆随意丢弃、物料摆放杂乱、设备保养缺失……这些问题一旦被发现,不仅涉事职工要“丢票子”,单位党政负责人、部室负责人甚至专业副总师都要“连坐”。绩效工资扣减、干部考核扣分的“组合惩戒”,让每一位管理者都绷紧了“成本弦”。33期专项检查、438条问题查处、8.46万元绩效扣减、413分责任人扣分,这一连串数字背后,是他们向“跑冒滴漏”宣战的决心。

如今,岱庄煤业井下巷道变得井然有序,物料使用精打细算,曾经的“大手大脚”彻底成为历史。

维修界的“大众点评”

“张师傅修复的锚杆钻机,掘进工区给予了五星好评,如果能用3个月不出故障,我给维修班申请加绩效!”近日,在修理厂班前会上,厂长冯健强调。

(加大维修力度)

他们建立修旧利废质量评价机制,按照区队“自修”、公司“集修”、协同“调修”等维修方式,创新实施被服务单位对加工及修复产品的质量“大众点评”模式。将质量的“话语权”交给实际使用单位,修复后的锚杆钻机能否高效打孔、自移机尾是否运行稳定、侧卸式装岩机还能否“生龙活虎”,都由实际使用者说了算。这种“用户至上”的考核方式,倒逼维修团队不断打磨技术、提升质量,他们不再满足“修得能用”,而是追求“修得好用,修得耐用”。曾经被判定“报废”的锚杆钻机、自移机尾等设备,经过维修重新上岗,2025年上半年通过修旧利废创效达231万余元。

“过三关看似管物资,实则是管人心。”该公司经营副经理朱一顺算了一笔账:900万元真金白银的效益背后,是职工从“工作者”向“经营者”的转变。

从巷道深处到机修车间,从物资回收点到考核办公室,当每一块废铁都能发光发热,当每一笔成本都锱铢必较,岱庄煤业公司不仅守住了“钱袋子”,更打开了管理创新、管理创效的“新大门”。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