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及员工在突发险情下的应急自救互救技能,鲁西矿业梁家煤矿坚持贴近实际抓演练,磨炼队伍强素质,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实战的综合应急演练,并将自救器“盲戴”实操训练与考核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将“人人过关”作为硬指标,着力打通安全避险的“最后一米”。
“实战演练”,淬炼应急协同“全链条”
(举办应急演练)
“龙口地处沿海,矿井每年汛期都面临极端天气的严峻考验,停产撤人演练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必修课。”梁家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王鹏鹏介绍。为此,在2025年灾害性天气事故综合应急演练中,该矿选择真实降雨天气,高度模拟极端条件下的应急处置场景,旨在全面检验“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协同处置”全链条效能,重点锤炼多部门快速联动能力。
为确保演练实效,该矿立足地域与季节特点,紧密依托“双防”体系建设,对各类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辨识与评估,形成详实的安全风险清单,为预案编制提供坚实支撑。预案内容精准聚焦不同区域、不同时段、不同地点、不同危害程度,刚性明确处置程序、措施与响应机制,确保关键时刻响应快、处置准、控制稳。
演练绝非“一蹴而就”。演习前,该矿组织了全覆盖、全流程、多场景的模拟预演。从应急物资精准投送到人员快速集结,从救援方案高效制定到现场快速处置,乃至井下报警、通讯、定位系统与地面压风系统等关键环节的联动配合,全部进行了反复推敲打磨,确保演练环环相扣、无缝衔接。
“每一次演练,都是对我们应急响应能力的实战检验和精准标定。”副矿长万蕾在复盘时亮出硬核数据:“灾害性天气演练中,我们实现了‘57分钟完成最远距离人员安全撤离’和‘67分钟达成全流程应急响应闭环’两大关键指标;地面火灾演练则清晰量化了‘29人高效疏散’和‘47分钟完成初期火灾扑救’的时效成绩。这组数据,不仅摸清了当前能力的‘底数’,更为下一步压缩响应时间、优化应急预案指明了发力方向。”
“盲戴”攻坚,锻造生命“硬护盾”
(举办自救器盲戴实操演练)
“拇指顶开锁扣、迅速取出气囊、准确咬住口具、夹紧鼻夹、启动氧泵……”在紧张的计时氛围中,掘进三区秦志涛动作一气呵成,最终以12秒的优异成绩完成盲戴,成为当日“最快手”。这争分夺秒的场景,正是该矿以“真刀真枪”锤炼员工保命技能的生动写照。
“以前总觉得简单,真蒙上眼才知慌乱!现在闭眼18秒内搞定,心里踏实多了!”刚通过考核的采煤工区张锦卫感慨道。近年来,该矿将盲戴自救器列为全员必备硬技能。通过系统培训自救器结构、原理、使用步骤及维护要点,确保员工“懂原理、会操作”;坚持“明境纠错+盲境实战”的模式,强化实操精炼。同时,他们还将其纳入日常安全培训及月、季考核,区队利用班前会、安全活动日随机抽检,确保技能不退、人人保熟。
“应急演练是检验整体‘作战’能力的试金石,而盲戴自救器则是守护个体生命的最后一道盾牌。演练务必‘真’,盲戴必须‘熟’,分秒之差,生死攸关。这不仅是对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强化实战化演练要求的坚决贯彻,更是对矿工兄弟生命安全的庄严承诺。”该矿安全总监郝守田说道。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