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3650多天,从帮扶矿区到辐射社会,从亲情陪伴到接力帮扶,从“被需要”到“被信赖”……在立足矿区、服务社区、走向社会的志愿服务历程中,鲍店煤矿1000余名志愿者用十年光阴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真谛。
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是爱的坚守
“这些年来,暖心志愿者给了我们家太多的帮助与关照。母亲摔倒时,是志愿者带她去医院治疗;母亲一人在家无助时,是志愿者帮助我的弟弟做康复训练;维修家电、更换暖气片……很多很多的事情,我数也数不过来,为我们这个家点燃了生活的希望……”
2024年7月24日,83岁的赵思凤老人与女儿将一面绣有“爱心奉献 情暖人间”的锦旗送到暖心志愿服务文化中心。五年前,当暖心志愿者了解到赵阿姨因老伴去世、大儿子突发脑溢血离世、小儿子瘫痪在床,生活陷入绝境时,专门成立了帮扶小组,每周上门为她理发、打扫卫生、陪伴聊天,帮助其儿子进行康复训练……赵阿姨曾含泪说:“没有你们,我和儿子早就撑不下去了!”而志愿者王晓红则感慨:“赵阿姨的坚强感染了我们,帮助他人也是在成就自己。”这段跨越五年的帮扶,见证了志愿者的无私与老人的信任。
“这些年来,我常听母亲跟我说,矿上有个暖心服务志愿者协会,经常到家里关照她。逢年过节会来打扫卫生,在她生日的时候还送蛋糕来为她庆祝,我有时和协会的工作人员在电话中交谈,她们总是让我安心工作,让我心中感觉非常温暖……”这封来自北京的感谢信和“传播温情、共享和谐”的锦旗是张传凤儿子对暖心志愿者十年如一日关爱母亲的致谢。而像这样的帮扶小组,鲍店煤矿有26个,他们像子女一样照顾老人,像家人一样关心孩子,他们用一颗朴素善良的心,不忘初心,践诺着誓言……
退休不退“志”的“第二人生”
“左手拍右肩,右手拍左肩,两手握拳,用力出拳……”党员志愿者单晶晶正带领老人们做保健操。开心快乐的气氛,让等待理发的时光也充满了趣味。去年7月份退休的她依然在为老服务的志愿活动中发挥着余热。
作为一名见证并参与到暖心志愿服务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籍籍无名到享誉煤炭行业的志愿者,单晶晶浓浓的暖心情怀,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割舍的。作为“一米阳光”帮扶小组的组长,她带领小组成员让孤寡失明老人赵德文有了“家”的依靠。小到提热水、缴水电费,为老人包水饺、过生日、看病……“ 记得第一次为赵大哥过生日,当生日蜡烛点燃,我们将亲手擀的长寿面端到他手上时,赵大哥感动得直流泪!”这件事情让单晶晶记忆犹深,每年春节前夕,她都组织小组成员到老人家中,包水饺、挂中国结红灯笼,提前陪他过团圆年,让老人生活得舒心、温暖,日子从此有了盼头。
而在暖心志愿服务文化中心,暖心公益红娘邱厚荣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为矿区单身青年“牵线搭桥”,解决婚恋问题;帮助困难邻里解决生活难题,开导解闷让其重拾生活信心;定时归纳整理矿区单身青年信息,耐心地让前来报名的家长进行登记……今年61岁的邱阿姨用热心书写着她的暖心情怀。“帮人家介绍对象,我分文不要,不为别的,就是心里喜欢干这个。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促成一段好姻缘,人家高兴,我也高兴,能为矿上做一点贡献,还能发挥余热!”“有啥困难你就告诉我,我们暖心志愿者一定会尽己所能地帮助你!”……如今,红娘“老邱”的名声在矿区分外响亮。
细微之处见真情的“暖心之约”
每周的“雷锋理发队”活动是矿区老人的暖心之约。志愿者为老人理发、剪指甲、测血压,还结合季节变化普及健康知识。王大爷握着志愿者的手感慨:“自己剪指甲都费劲,你们太周到贴心了!”而在康美驿站,前来排队等待理发的职工也是络绎不绝,在他们的精心修剪下,刚刚上井的职工干净利落、面貌一新,小伙为志愿者这样点赞:“不用换工作服就可来理发,这个实事办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哒哒哒,哒哒哒……”缝纫机的转动声与窗外的鸟鸣交织成独特的春日乐章。“矿嫂巧手缝纫服务队”正埋头忙碌,尺寸测量、布料裁剪、打样缝纫……在她们娴熟的技艺下,旧物焕发新生,平安鞋垫、靴套、靠背、坐垫、修补整洁的衣物诉说着巧手匠心的暖意,老人们赞道:“这个衣服缝补得真不错,像新的一样!”一线职工则微笑感谢:“平安鞋垫在脚下,安全一定记心中!”矿山安全的温情防线在密密的缝补中扎牢。
“孩子放在这里,特别安心,既能学知识还能做游戏、玩手工,谢谢咱们暖心志愿者对孩子的关心!”连续九年如约的暖心夏令营和冬令营,不仅是一个让家长们放心的爱心托管班,还是孩子们的乐园,优秀的志愿者老师、创新有趣的教学课程、专业细致的作业辅导……一大波周到的服务让孩子们感受不同凡响的精彩,这些细碎的光亮,编织成跨越血缘的暖心亲情网络。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