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清晨,一抹温柔的阳光穿透薄雾,缓缓洒进这间二十平米的活动室里。剪刀在布料上游走,发出清脆而细腻的“咔嚓”声,缝纫机发出“哒哒哒……”的运转声,形成一首动人的劳动交响曲……
这里是鲍店煤矿暖心志愿服务文化中心,巧手矿嫂缝纫队的成员们聚集在这里,正在赶制一批坐垫。“有退休职工反映,社区棋牌室的椅子坐着太凉,这批坐垫是给他们制作的。”缝纫队的队长刘欣告诉笔者。
初心不改显真情
2015年,鲍店煤矿启动了“我们在一起﹒温情家园”暖心行动,他们以党员志愿者为主体,成立了12支暖心服务队,巧手矿嫂缝纫队是其中之一。缝纫队成员们利用业余时间,为职工家属缝补、修改衣物,为矿工们制作安全鞋垫、靴套等物品。
缝纫队成立九年来,由于人员退休和工作变动等原因,小组成员一直在变化,前两任队长辛艳华、姚方霞先后退休。唯一不变的是他们服务矿山的热情。
2023年初,生产服务中心的刘欣接过缝纫队队长的接力棒。“巧手矿嫂缝纫队是暖心志愿服务的一面旗帜,这份重任交到我们手里,更应该把这项工作做好。”刘欣表示。
为了不影响日常工作,缝纫队的成员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缝制。无论是下班后的黄昏,还是周末的清晨,她们总是忙碌在缝纫机前,一针一线地编织着对矿工师傅们的关爱。
生产服务中心女职工王晓俊是巧手矿嫂缝纫队的骨干成员之一。从缝纫队成立之初,她就是团队的成员,现在一直坚持着。休班时,她一有时间就会来到这里帮忙。“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还能帮助到别人,我觉得挺好。”王晓俊笑着说。
社区老年人对于缝补的需求很大,年轻人也常有裤腿长短修改、裤脚“撬边”等需求,但如今矿区里的缝纫店越来越少,巧手矿嫂缝纫队的公益便民服务让大家感到十分方便、贴心。笔者采访当天,不少社区职工家属拿着需要缝补的衣物来到暖心志愿服务文化中心。等候在一旁的刘阿姨笑着说:“她们的缝纫技术很好,我没少麻烦她们。”
创新服务嘱安全
2021年,缝纫队成员在参加亲情帮教和嘱安全活动时,有职工反映:“工作时煤渣容易掉落到靴筒里扎脚,给工作带来不便。”
服务回来后,缝纫队的姐妹们就坐在一起研究,想出了一个妙招:制作靴套。靴套一头套在小腿上,一头套在靴子上,套在小腿上的一端加上可以调节的松紧带。经过职工的试穿后,完美解决了煤渣掉入靴筒的问题。
她们立即行动,对各单位靴套需求量进行摸底,组织协管员和暖心志愿者分组行动。长时间一个姿势缝制,有些队员累得腰疼、脖子僵,但她们却笑着说:“这点小疼算不了什么,尽快完成制作任务,给职工用上才是实在事。”
经过大家的努力,先后制作了1600副靴套,分别送到井下区队和地面生产单位职工的手中。“谢谢!辛苦你们了,干活再也不担心煤渣溅到靴子里去了!”“真好真好!看似很简单、确实很实用!”用上靴套的职工们纷纷点赞。
每次进区队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平安鞋垫”颇受大受欢迎。所谓的“平安鞋垫”,是缝纫队的成员们用废旧工作服制作的,设计也非常简单,鞋垫上都绣有“平安”二字。这种鞋垫不仅舒适,也非常耐磨。
当职工师傅们接过鞋垫,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这回我出汗的脚幸福了。”“真不错,比外边买的都好用”……听到这些质朴而真诚的话语,缝纫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感到无比欣慰。一双双“平安鞋垫”,不仅保护了职工师傅们的双脚,更温暖了他们的心。
点滴关怀暖人心
11月18日上午,在该矿井口候罐大厅,缝纫队的成员们格外忙碌,他们正在开展爱心缝补活动。
“你好,我的工作服扣子丢了。”“没问题,我这就给钉一个新的。”不一会儿,扣子就钉好了。职工师傅开心地说道:“你们的手艺真棒,太感谢啦。”“师傅们下井一定要遵章作业、注意安全啊。”缝纫队队员侯婷婷边为职工缝衣服边说道。
像这样的缝补活动,每周都会开展。每当有职工上下井,缝纫队的成员们总是第一时间迎上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衣服破了、扣子掉了、帽子的卡扣坏了……缝纫队的成员们会立刻拿出工具,熟练地修补好。
缝纫队不仅在井口服务,还会定期来到泰和公寓,了解职工们的需求。有些职工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修补衣物,缝纫队的成员们就会主动上门服务。
有一次,缝纫队成员来到一位职工的宿舍,发现他的被子已经破了好几个洞,大家就拿出针线,帮他把被子缝补好。当职工看到缝好的被子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不停地感谢。
巧手矿嫂缝纫队的公益服务,不仅为职工家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温暖,更传递了她们对矿山的深厚情感和对安全生产的殷切期盼。一针一线,绣出的是对职工兄弟们的深情厚谊,更是对企业和谐发展的美好祝愿。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