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以‘六精六提’融合管理为手段,以‘两增三降四提升 ’指标体系为标尺,全面落实降本增效‘八项硬性措施 ’,深挖安全生产、经营管控、市场营销、洗选创效、劳动用工等领域降本增效潜能。”近日,西北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书翔在西北矿业季度工作会上明确工作要求。
面对持续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西北矿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在“促节约、降成本”中精打细算,以煤质管控抓手、以优化选煤工艺目标,以营销创效为核心,科学精准施策,加强“产洗销”联动作战,1-9月份,实现煤炭洗选创效2.3亿元,煤炭销售2262万吨。
提质量——吃干榨净 注重品质
煤炭市场形势复杂多变,需要过硬的产品质量作为支撑。西北矿业牢固树立“保煤质就是保市场、抓煤质就是抓效益。”的理念,坚持从“源”管控提煤质,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煤质管理的实施意见》,通过制定升井毛煤含杂规定、明确矿井各产品质量标准、实施商品煤质量抽查等方式,强化洗选环节的质量管控。
(西北矿业亭南煤业进行煤质检测)
西北矿业进一步实施原煤提质、精细洗选、精准调质、稳定产品质量等具体管控措施,实现资源吃干榨净,通过加强煤质管理,提高煤炭生产经营质效。亭南煤业为最大限度减少矸石混入原煤,要求采煤区队合理控制采高与煤层层位,减少煤机割底量和矸石混入量。对采煤机、运输皮带及转载机等关键设备进行防尘喷雾管理,确保开机送水、停机停水,有效遏制刮板输送机、皮带拉“水煤”现象发生。
“我们还实时追踪煤质变化,建立了煤炭加工过程技术性抽查机制和矸石含煤率考核机制,不定期对末原煤和中煤进行浮沉实验,对不符合要求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考核,确保煤质长期稳定达标。” 亭南煤业公司煤质监督办公室副主任杨涛说。
强技术——创新引领 技改创效
设备改造升级,才能让煤炭颗粒归仓“能收尽收”。西北矿业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先导,通过升级洗选设备、优化选煤工艺,千方百计提效率、增效益。
(西北矿业双欣矿业煤泥超高压压滤系统)
10月15日,双欣矿业的超高压压滤系统试运转成功,实现了煤泥深加工处理,预计年增收超4000万元。该系统将解决重复分选和煤回收问题,降低煤泥水分8-10%,提高发热量350-450大卡,同时显著减少电耗。较“压滤+烘干”降水系统综合电耗也大幅度降低。
“这套系统自动化程度极高,能有效管理煤泥的深度分选和粗加工。”双欣矿业副总经理李新介绍道,“通过将粗煤泥与精煤混合销售,我们能进一步提升煤泥和其他产品的附加值,湿煤泥年处理能力85万吨,干煤泥产出率可达89%。”
作为西北矿业煤炭洗选智能化“领头羊”的邵寨煤业,始终坚持精煤战略不动摇,全力抓好洗选能力提升,深入推进系统优化改造。他们充分发挥煤质“稳定器”作用,深挖洗选各环节潜力,重点加强TDS智能选煤、选矸功能的优化,在目前选矸颗粒80mm的基础上,根据煤质变化随时调整工艺参数和操作参数,持续向精度、细度标准延伸,最大限度地在井下实现煤矸分选,确保实现原煤质量最优。1-9月份,共生产精煤83万吨,实现选煤创效1765万元。
“我们锚定技改必创效的目标,推行选煤技改项目后评价,强化项目运行质量及效益的考核,保障选煤厂技改项目稳定运行,1-9月份选煤创效完成2.3亿元。”西北矿业生产技术部副部长王克明介绍。
拓市场——科学谋划 精准营销
销售是“龙头”,是煤炭企业的生命线。西北矿业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和上下游供需关系,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全方位、立体式沟通用户,科学谋划市场布局,精准实施销售策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售价,全力实现产销平衡。1-9月份煤炭销售2262万吨,其中保供电煤542万吨,精煤产量1727万吨。
(西北矿业正通煤业铁路专运线站点)
正通煤业以“产洗销”精准管控为抓手,定期开展周边市场调研,持续从市场需求、价格走向、产品情况等方面及时与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分析,积极占据市场主动。今年以来,该公司开发新客户数量同比增长20%,铁路发运同比增长30%多,占煤炭总发运量的近80%,创效增收近500万元,这是正通煤业奋力跑出运输“加速度”的高效“答案”。
邵寨煤业持续拓宽市场份额,积极对接客户,加强客户需求、市场分析、煤种产品调整等方面的沟通,按照“哪种产品效益最大就销售哪种产品”的原则,合理调配末精煤、块精煤、洗混煤等产品的销售比例。此外,他们还积极征求用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提高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水平,让“邵寨煤”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品牌。
“四季度,西北矿业洗运销战线将全力以赴,坚定信心、铆足干劲,持续高效协同,全力实施精煤战略,提高产品质量,以优质产品和专业服务赢得客户、站稳市场,不断提升运营质效和品牌形象,为公司冲刺四季度生产经营目标提供坚强保障。”黄书翔说。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