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矿管仓库、12个小散库合并成4个集管库,3个修旧利废库,3438项物资全部登记“落户”……48天的时间里,鲁西矿业李楼煤业高质高效完成仓库“搬家”、清点盘库等仓库统一管理重点工作,一举解决了经营管理的“老大难”问题。
“老破小”变为“大洋房”
走进集管1号库,标准货架、消防器材、监控探头等各类设施一应俱全,仓库面貌焕然一新。7月下旬以来,李楼煤业立足现有条件,克服场地受限、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将原先的两个加工车间改造成物资仓库,共完成4个集管库、1个修旧利废库的维修改造和达标创建工作。
“16家区队自建了12个小散库,有的还是临时搭建板房,‘老破小’的状态根本配不上‘精细管理模式’。”谈及以往物资存放状况,李楼煤业经营室副主任左大明说,虽然之前经过几次合库整顿,但物资仓储管理粗放的“顽疾”仍未彻底“根治”。
为此,李楼煤业紧扣山东能源“管理提效、资产提质”工作主题主线,坚定落实鲁西矿业仓库统一管理工作部署,着力构建“一把手”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具体实施、工作专班协调督办、基层区队具体落实的工作体系,进一步细化方案、压实责任,分段实施、压茬推进,确保仓库统一管理工作落实落地见效。
截至目前,李楼煤业彻底清空了区队小散库,与二级库物资进行整合,并按照通用物资、工具器材、备品备件、生产物料、专用配件、修旧利废等进行分类存放、集中管理,所有物资全部搬进了标准化的集管库,从简陋的“老破小”变成了“大洋房”。
“无名氏”入上“户口簿”
“‘安家’难‘搬家’更难,摸清‘家底’才能当好‘管家’。为保证账物相符,仅搬迁盘点就进行了3次。”李楼煤业经营室副主任王玉福说,清楚了解物资库存量,不仅能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还能检验业务流程管理是否规范。
为此,李楼煤业制定了严格完备的仓库搬迁方案,安排专人负责搬迁盘点工作,对库房所有物资进行集中盘点,对照库存台账一项一项清点核对,按照规范要求一件一件上架入箱,盘点、搬迁、再盘点,保证了仓库搬迁工作安全有序,所有账目精准无误。
据统计,他们对原集中管理的2151项物资和区队小散库中923项物资进行了系统编码复核,集中整改了系统编码不全、无对应编码等问题,3438项物资逐一登账建卡,并“落户”仓储管理平台。
“现在我们再也不用‘翻箱倒柜’找配件了,每一项物资都有自己的身份信息,存储领用均有‘码’可寻。”李楼煤业集管1号库库管员周中超说,目前库房全部落实了“四号定位”管理,只需通过查编码就能获悉物料的具体位置。
“陈芝麻”成了“香饽饽”
“原来诸如管路、电缆等材料,物资库里‘攒’了不少,现在它们的‘身价’可是水涨船高,都成了‘香饽饽’。”李楼煤业经营室主任王君介绍,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科学的仓库管理让“沉睡物资”全面“苏醒”,重新投入生产使用。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为此,李楼煤业优化完善物资管理制度,强化“计划提报、验收入库、发放领用、修旧利废、监管考核”等全流程管控,实现了物资材料领取、使用、维修复用等全过程可追溯。
据了解,该公司按照“先利库、后采购”和“满足两天现场使用量”原则,严格螺栓螺帽、管路、电缆等材料计划审核把关和日常领用定量发放等措施,并对钻杆钻头、工器具、接箍、连接环等常用生产耗材实行交旧领新,杜绝用新不用旧、多领少用等浪费现象。今年1至9月份盘活库存约4263万元。
“我们加快推进仓储制度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不断提高物资仓储管理水平,进而实现矿井降本增效和经济运行质量提升。”李楼煤业副总经理贾振超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全面落实仓库统一管理成为企业“轻装上阵”的有力举措。
与此同时,李楼煤业积极开展旧料“淘宝”、修旧利废工作,月初下“订单”、月中抓落实、月末领“赏钱”,通过“论功行赏”充分调动全员修旧利废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激发降本增效潜能,不断提升矿井经济运行质效。“今年实现清仓利库4800万元以上,我们有信心……”贾振超表示。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