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新矿内蒙古能源新上海一号煤矿处于中国“四大沙漠”之一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地带,当地人曾用一句话形容这里的风沙——“一年只刮一次风,从春刮到冬”。荒凉曾是这片土地的底色。新上海一号煤矿作为最早一批进驻上海庙的山能企业,一边发展企业一边整治生态文明,在茫茫的毛乌素沙漠里打造了一处“宜居、宜产、宜业”的绿色生态企业。
(矿井夏季)
因地制宜,造福一方水土。距离新上海一号煤矿西北部约8公里处的上海庙镇马兰花沟壑,早年一直是一片纵横交错的沟壑之地,当地牧民放养的羊时常失足跌落深沟,是牧民谈之色变的“伤心地”。然而近几年,此处却成了一块孕育着生机的绿洲,肥美的草原羊品尝着丰裕的牧草,往日的沟壑变成了一马平川的平原,这要归功于新上海一号煤矿规划的“马兰花生态修复项目”。
(“马兰花”生态修复项目现场)
2020年,新上海一号煤矿与当地政府部门协调,承担起了沟壑地貌修复任务,该矿将矸石转运至周边沟壑地区填埋,回填矸石76.2万吨,累计治理面积5.486公顷,并进行人工牧草种植,较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项目区的水土保持能力。曾经无人问津的煤矸石变废为宝成为修复生态地貌的宝物,往日高耸的黑色矸石和深沟一去不复返,换来了一片丰美丰茂的土地。
“我们与这么优秀的企业做‘邻居’真是好事,现在这里一片‘展滩’(当地方言平坦的好地方),极大程度地控制了沙尘暴,更为我们子孙后代造福。”牧民刘先生对新上海一号煤矿夸赞不断。
(新上海一号煤矿荒漠植绿)
以绿为底,绘就绿色发展蓝图。“草原红星”是该矿的党建品牌,“生态星”是五颗星中的一项重要攻坚方向,在党建力量的驱动下,多项“绿色工程”有力推进。该矿完成了矿区绿植的喷灌改造工作,绿化养护用水全部来自于经过处理的工业用水,纵横交错的灌溉系统和动听的喷水声奏响了雨生百谷的“交响乐”。地面煤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他们在煤场四周安装防尘网栏,对地面煤进行拉网式全覆盖,煤场实现了“封闭”式管理,有效限制了煤尘分散传播。他们创新排污管控措施,对压风机余热、工业二次水等进行加工利用,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春季植树现场)
发挥企业担当,助力绿色发展。该矿利用“植树节”“爱国卫生月”“环境保护日”等节点,成立地面小分队,组建环境整改志愿小组,每年积极投身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的“春季大植树”“秋季大植树”活动,为当地绿化工程贡献企业力量。同时,该矿对周边环境进行保护,近年来种植果树200余棵,垂柳、侧柏、爬山虎、国槐、云杉球、金钱榆等树苗60000余棵,培育优质牧草种子20斤,矿区周边绿植覆盖面积达到90%以上,野鸡、灰鹤、狐狸、獾、大雁等数种保护动物不时在矿区周边嬉戏栖息。经过多年综合治理,矿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遍地黄沙的不毛之地变成葱葱绿地,一座生态型矿井在绿意丛生中拔地而起。
“我们将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让绿色成为矿区发展的鲜明底色。”新上海一号煤矿党总支书记、矿长管彦太表示。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