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榆树井煤矿: “1+2+N”模式为大学生铺设成才成长 “快车道”

作者: 柳启龙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08日

新矿内蒙古能源榆树井煤矿聚力打造“1+2+N”大学生培养新模式,通过开展“琢玉工程”,为大学生快速成才成长铺设“快车道”,加快培养矿井优秀年轻后备力量。

打造一个全链条培养模式。该矿为加快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制定了《新入职大学生管理规定》,围绕大学生入职、理论培训、实操考试、技能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等重要发展节点,都进行了严谨、严格、严密的部署规划,提前策划介入开展持续性、全过程跟踪培养,致力于打造大学生全链条培养模式。

“我们对新入职大学生,采取每月一考试、一实操、一座谈、一提升、一评比 ‘五个一’机制对大学生进行培养考察,提高了培养的时效性。”该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纪委书记张宝斌介绍说。

(榆树井煤矿创新工作室)

打造两个人才培养“孵化器”。该矿打造了创客中心和劳模创新工作室,根据两个创新平台的功能定位不同、各有侧重,创客中心侧重于系统创新、数学建模、集成创新等方面,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打造技能型、专家型匠才队伍为目标。聚集劳动模范、技术能手、高级技师、工程师及高学历大学生等50余人,涉及机电、采矿、运输、机械加工等技术专业,采取“理论+实操”的培训模式,理论注重思维开发,实操采取“流动小课堂”进行传授“实战宝典”,并常态化分工种开展技术大比武活动,为矿井源源不断输送高技能人才。

“我们打造了创客中心和劳模创新工作室两个创新平台,采取‘创新平台+实训基地’模式,打造了集技术研发、理论培训、学习交流、流动课堂、技能比武、成果转化‘六位一体’的创新创效基地,每月组织大学生开展理论+实操培训,成为人才培养、创新创效的‘孵化器’。”该矿总工程师李春平说。

“‘理论+实践’是学习技术的关键,我们在创新工作室先学理论,然后再到现场实操演练,很多技能是我们在大学里学不到的,使我们的技术都有了很大长进。”该矿大学生常晓鹏说道。

榆树井煤矿大学生实操现场

打造N个素能提升平台。该矿聚焦大学生培养需求差异性、成长多元性、学习主动性的目标要求,以知识更新、能力塑造、思维重构、习惯养成为着力点,以提升组织领导力为落脚点,由大学生自搭学习平台,成立虚拟班级,设立计算机知识培训社、体育运动社、学习提升社、科技创新社、棋艺交流社等N个社团,先后组织开展了今天我来讲、健身小妙招、安全知多少、文体比赛、创意征文以及“我心向党”阅读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大学生打造全方位的培养平台。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和第一动力。近年来,我们先后培养64名85后年轻管理人员走上矿中层管理岗位。下一步,我们将一步深化完善管理、技术、技能‘三通道’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创新模式,不断加大对年轻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坚实的人才保障。”该矿党委副书记、矿长张勇说。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