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8工作面作为孙村煤矿首个薄煤层智能化工作面,其优质的资源储量能有效缓解矿井生产水平接续紧张的局面。但受其现场采高小、煤层薄、地质构造复杂等弊端,一直是矿井开采环节中的“老大难”。孙村煤矿以“六层煤高效开采”为突破点,打破传统生产固定思维,积极调整、优化组织、上下一心、攻坚克难,成功啃下了这块技术难题的“硬骨头”,为矿井运行开启了降本增效的新“引擎”。

“智能化薄煤层工作面开采没有历史经验可循,全靠我们不断摸索进行。为使职工能提前了解设备、掌握应用方法,我们把智能化设备接入地面,将六层配套设备教学计划编制成册,建立出智能化培训室,采用理论学习+现场模拟的方式,利用班前会、检修等时间,轮流抽调职工进行岗前操作培训,为其讲解工作面设备使用方法,保证职工在工作面试产期间能够正确操作、科学施工,打好生产准备的“提前仗。”该矿综采二队的队长曲兆友介绍说。

机械设备的轰鸣声在井下-800“深处”响起,2618薄煤层智能化工作面的初采工作正式开始。然而,面对地质条件复杂产生的切眼采高小、揭露断层、全岩量大等“痛点难点”,采煤机截齿磨损量大、记忆截割困难、工作面推采过程缓慢的问题随之出现。
“问题出现以后,我们立即对接地质测量中心进行现场勘察,判断断层落差,确定煤层位置,逐茬进行卧底找煤,仅用时2天,便恢复了工作面煤层的正常推采。”曲兆友说。
制度为纲,立柱架梁。以“月产2万吨”为生产目标,他们在变中求进,先后试验“三八”“五七七”“二八”等不同形式的劳动组织方式,逐渐摸索适应薄煤层高效生产的劳动组织,建立出了新的生产模式与管理制度。
“我们利用早班的时间进行设备检修、文明整治等工作,利用中班、夜班的时间集中技术力量进行生产,采用每班、每人写实的方式,将生产责任逐级细化,每天形成写实记录,在研究总结中解决生产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人员与设备的生产能力,保证完成生产任务。”该矿综采二队的党支部书记王传武说。

在此基础上,为实现同煤层连续开采,他们以专职人员标准施工为基础,持续优化断顶工艺与支护工艺,并成立留巷专班,重点关注留巷断顶质量、不断强化留巷劳动组织、坚决突破留巷瓶颈,为同煤层可持续开采当好“先行军”。
“我们抽调有留巷经验的人员组成专班,在保证留巷质量与开采平衡的基础上,从打眼深度、布置方式、断顶爆破三方面改变切顶数据,不断优化断顶基础数据;同时根据放炮、加固、断顶、棚腿加设施工的顺序,摸索各项工序最佳衔接,确定劳动组织模式,实现快速高效留巷,为下一个工作面开采创造出有利条件。”曲兆友说。
行百里者半九十。通过在“精益提升”上下功夫、在“高效开采”中做文章,在“留巷质量”里求突破,截至目前,孙村煤矿2618智能化薄煤层工作面已实现支架自动跟机移架,采煤机记忆截割等功能,为打造新矿集团老区智能化薄煤层开采标杆工作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趟出了一条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