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内)
综合消息
矿业非上市公司

【创新引领发展】科技兴矿勇担当——山东能源集团第一届科技大会“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枣矿集团田陈煤矿矿长杨明

作者: 梁晓彤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12日

他勇于创新,主创研究完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关键核心技术的科研成果8项,管理创新成果5项,创新研发的5项专利成果已被国家专利局授权;

他敢于拼搏,带领干部职工立足“一次想全、一次做对、一次做好”,积极创建安全朴素质量标准化采区,成功召开枣矿集团安全朴素质量标准化现场推进会,全面推广了田陈经验;

他勤于探索,颠覆传统思维模式,积极顺应“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时代要求,主动识变、应变、求变,让32年“老矿”再次焕发“新生机”;

他就是山东能源枣矿集团田陈煤矿矿长杨明。

今年以来,他以敢教矿山换新颜的气魄,凭借着精湛的专业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大胆实践、勇于担当、务实奉献、开拓攻坚,用科技创新夯实安全、引领生产、促进管理,圆满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安全杜绝了轻伤及以上事故,安全生产周期不断延长,矿井形象和职工精神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由于工作出色,在近日山东能源集团召开的第一届科技大会上,他被评为第一届科技大会“科技创新杰出人才”。

越是面临艰苦、复杂的环境,越要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越要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便是杨明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的状态与担当。面对地质条件复杂、工作面不规则布置、后路运输环节多、支架推进劳动强度大等诸多困难,一直从事煤炭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他,紧密围绕“科技保安、技术降本、技术提效”目标,带领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优化采场设计及巷道断面、支护设计、施工工艺,优化采场开采布局方案,积极与科研院所、技术院校和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交流和协同攻关,催生了一大批实用实效的创新成果,有效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主导开发的采煤工作面移动式液压锚固钻车,有效的用于末采期间的顶板支护和过断层煤壁钻爆;参与研发的适用于采煤工作面的钻臂平台行走机构,实现了收尾采煤工作面顶板和煤壁锚固的安全高效施工,工效提升3倍。

在生产实践中,杨明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科技创新是打造安全高效矿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一个企业,只有加快科技创新建设体系,才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此,他打破惯性思维方式,下大力气革故鼎新,坚持“管用、实用、真用”的原则,持续加大智能化装备升级力度,打通科技和生产融合通道,以装备升级推动生产系统和劳动组织优化,实现了生产布局优化、灾害防治超前、支护工艺革新、智能控制拓展、运输系统变革、信息远程共享、安全保障升级、人才技能提升“八大突破”。在工作面两巷采用自移式巷道单元支架,取消单体支护,实现了超前维护与工作面设备同步推移机械化作业;在矿区首家推广使用EBZ200M-2型纵轴式掘锚一体机,实现了顶帮掘锚同时施工,推进田陈“掘进革命”;打造了近5400米的“单轨吊+集装箱+天轨道岔远程控制”运输网络,实现了物料直达采掘头面、液压支架整体搬运的全覆盖、网格化运输系统……一大批先进装备的推广应用,大大提升了职工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多年来,杨明先后获得科学技术、管理创新成果奖8项,其中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两项,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二等奖一项,山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两项。他主导完成的《大断面硬岩巷道爆破短距定向抛掷技术研究与应用》《田陈煤矿安全生产过程VR仿真培训平台研发与应用》等3项科学技术成果,全部通过中国煤炭协会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其中《深部开采综放工作面防冲型采煤工作面移动式液压锚固钻车技术研究与应用》专家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荣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更是推动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实现企业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的关键方法。杨明认为,健全机制、搭建全员创新平台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为此,他带头成立了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和专业技术委员会,健全完善了创新制度建设,规范全员创新关键环节,先后出台了《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全员创新管理办法》《创新项目专利管理办法》《专技人员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完善了原创保障机制、创新成果量化考核机制、创新成果评选奖励机制、创新成果实名命名的荣誉激励机制等,便捷通畅的创新成果申报环节,取消了申报时间限制,简化了申报流程,降低了职工申报成果的门槛,为全员创新和科技攻关提供坚实的制度保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重视技能人才的建设,积极为他们建平台、搭舞台、开通道,通过创新实施一系列培养方式,拓展他们的成长途径。”杨明说。

该矿以素质提升为目标、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开展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创客联盟、劳模创新工作室、职工学校和实训基地的作用,利用内部优势资源,将懂技术、有经验的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创新达人”、“草根专家”们请上台当老师,坚持“课堂培训”与“师带徒”培训互补,坚持“强制必修”与“点菜选修”结合,创新开展“实训+实践”、“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特色教育模式,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来矿做专题讲座,通过“内培外训”和“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着力抓好科技人才培训和技能人才培训。同时,广泛开展各级各类技术比赛活动,将全员都纳入到技术比赛的范围内,以技能竞赛为载体,大力实施技能提升工程,为更多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为了唤醒全员科技创新的‘基因’,激活全员创新的‘细胞’,我们定期举办‘五小成果’评选,对通过鉴定的创新成果以职工的名字冠名、命名、奖励,为勤学习、能吃苦、能力强的技术尖子发‘红包’。”杨明介绍,他们还将自主创新情况与各级管理人员的晋级晋升,干部职工的年度评先树优挂钩,让“草根创客”有面子、有票子、有位子,激发全员创新的积极性。如今,科技创新在该矿已蔚然成风,“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同样是推动矿井安全发展的源动力,作为一名矿长,我将带领全矿广大干部职工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着力从打破矿井发展的‘瓶颈’入手,高效实践‘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全力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面对未来,杨明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