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能重装大族公司申报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2021年第二批第一年建议支持的企业名单。
近年来,该公司先后承揽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及省级项目16项,授权国内外各类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120余项,五种产品列入工信部第一批《再制造产品目录》。
作为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再制造试点单位、机械产品再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单位,在山能重装统一部署和战略指引下,大族公司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掌握了从设备绿色拆解与清洗、结构与性能检测、寿命评估到尺寸修复、装配的一整套再制造工艺,形成了激光再制造装备、特种合金材料、再制造设备系统、先进表面工程与增材制造成形、智能再制造加工等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服务体系。
什么是再制造?简单来说就是一件严重腐蚀、重度磨损的设备,经激光熔覆技术修复处理后,使用寿命和质量达到甚至超过原新品,凭借着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等诸多优点,大族公司再制造产品迅速在煤机市场上“圈粉”无数,引领了行业的发展。
这是山能重装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侧影,除再制造产品之外,山能重装还有很多“明星产品”。
盾构机实现掘支同步平行作业,大幅提升掘进速度,在安全化、少人化、智能化、快速掘进方面实现质的飞跃;超能压滤机实现无煤泥化处理;装车站产品在装车系统远程控制、无人值守、无线检测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智能化三机配套装备,与同等条件的非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相比,能够将工作面综采人数由之前20人减至6-8人……
今年以来,山能重装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出一批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产品凭实力说话,这些高端产品之所以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离不开产品质量的基础保障,山能重装从基础层面抓起,引入国际先进的专业第三方质量监理团队,开展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机、高端油缸、皮带机专业质量监理,以问题为导向,以精品为目标,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诊断,全面优化充实,为科技创新打造坚实的质量基础。
发展以创新支撑,山能重装加强科技创新的系统布局,把重点科技项目作为发力点,创新联合研发模式,探索和完善重大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共享,深入推进产学研用的产业融合,集中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外合作力度,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开发,不断提升技术水平,调整产品结构,树立和强化品牌优势。
在此基础上,山能重装围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项目推行“揭榜挂帅”制度,提升创新体系效能,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通过“揭榜挂帅”破解“卡脖子”难题,精心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高端拳头产品,进一步提升“重装制造”含金量,推动产业链向更高层次迈进。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山能重装把高端化、智能化建设作为厚植企业发展优势,形成了重点发展16项核心优势产品、培育10项新兴产品的产品结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仅2021年上半年,获得授权专利87项,完成内部创新项目17项,进入工业试验阶段的11项,加工制作阶段24项,走出了一条高端化、智能化、集成化、服务化、精益化的品牌发展之路。
“下一步,山能重装将继续围绕市场和用户需求,调整产品研发方向,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推进智能化、高端化重点项目突破,发挥科技创新在企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积极引领新一轮煤炭工业技术革命,全力打造国内卓越的高端装备供应商和服务商。”山能重装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刘玉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