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内)
综合消息
矿业非上市公司

告别“小弱散”迈向“高精尖”——蒋庄煤矿打造“拳头产业”走好转型发展“必由路”

作者: 尹丽君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21日

“后煤炭”时代已悄然而至,对于已经服役32年的蒋庄煤矿来说,该如何未雨绸缪、超前谋划,走好矿井的转型发展之路?

 “我们将转型升级作为‘后煤炭’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重点发展当前比较成熟的机械制修和精细化工,打造‘拳头产业’,持续把‘蛋糕’做大,产业做强、产品做优。”蒋庄煤矿矿长殷宪波说。

瘦身+强体 走上转型发展升级路

曾几何时,蒋庄煤矿的非煤产业为解决职工家属就业问题,走上了多元化经营的路子,金属编织厂、综合加工厂等作坊式生产单位不一而足,然而在这种“小而全”的格局背后,效益却微乎其微。特别是今年,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职工退休又自然减员232人,无法满足企业正常生产所需,“与其带着压力负重前行,不如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殷宪波说。

他们转变以安置人员为目的的传统思维,明确非煤产业承接矿井转产转型的支撑定位,对没有市场竞争力的“小弱散”项目进行压停并转。

“我们合并关停了金属编织厂、综合加工厂,淘汰锚杆、锚固剂等10余个微利项目,集中优势力量发展带式输送机、高效托辊等优势项目,让拳头产品更具竞争力。”该矿副矿长刘延芳说。

身体“瘦”下来,人员减下来,但如何强肌健体、轻车快跑是该矿思考的又一个课题。

他们瞄准高端发展目标,大力实施装备升级,引进激光熔覆加工中心、数控加工中心、数控龙门铣床等数十台先进生产、检测设备。导入精益工序管理理念,实现产品全配件加工、生产全过程质量管控。

走进弘大公司机械制造厂托辊加工车间,只见一台高大上的银色设备正旁若无人、自动自发的工作着,四只灵活的机械手一张一合、协调配合,它们轻轻抓起一根托辊连接轴,平头、勾槽、铣扁一气呵成。这是他们最新引进的托辊轴线自动化生产线,弹指一挥间,便完成了过去至少六七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同样,他们新上的“自动化喷涂烘干生产线”具备自动喷漆、烘干等功能,一个班又将5名刷漆工解放了出来,效率更是提高了8-10倍。

“现在人员虽然减少了三分之二,但我们由原来的‘制造’走上了‘智造’的发展之路,使‘肌体’更加强健,同样能轻装上阵、大步快跑。”刘延芳说。

智慧+汗水 迈向机械“智造”创新路

原煤运能由原来的每小时1200吨提高到每小时2500吨,带速每秒3.15米,具有占用空间小、高效、节能、免维护、运行平稳等特点,这一枣庄矿区的皮带运输“新宠”——带宽1.4米的高效永磁变频调速一体强力大宽带胶带机,以运输量大、运输效率高等无可比拟的优势,一经在付村煤业公司投入使用就倍受青睐,好评如潮。

而这一精品力作便由弘大公司“智造”。技术和产品是通向市场的敲门砖,他们始终坚持高端定位,傲立行业潮头,在矿区首家研发、生产带宽1.4米的永磁电动滚筒直驱长运距皮带,和高效永磁变频调速一体强力大宽带胶带机,以独一无二的产品优势进一步做大了市场蛋糕,增强了搏击市场的底气。

“这部长550余米、带宽1.4米的强力皮带机为公司创收1184万元,成为公司一个新的效益增长点。”该公司机械制造厂厂长韩光海说。

而这正是他们“智慧+汗水”的丰厚回报。在发展征程中,弘大公司高扬创新之“翼”,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研发新产品、持续改进产品性能,全面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

“由我们研发的破矸机械手、双臂液压吊装机、升降运移机械手等设备融入了诸多创新元素,引领了行业潮流,为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也为助力矿井减员提效、提高安全系数发挥了作用。” 弘大公司经理周枫不无骄傲地告诉笔者。

然而,他们不拘泥于自己闭门搞研发,而是与大专院校强强联合,锁定“高精尖”目标合作研发。被列为省重大科技项目的掘支平行快掘作业线配套的巷道门式液压支架机械手循环搬运临时支护系统,就是他们与山东科技大学合作、采撷的又一颗智慧“彩蛋”,进一步拓宽了该公司的生存空间,拉长了产业“链条”。

线上+线下 奔向拓宽市场奋辑路

12月14日下午,一辆满载着弘大公司出品的200组精密超强缓冲托辊的汽车,缓缓驶出弘大公司机械制造厂,“远嫁”到大洋彼岸,由英国ATG公司在全球进行配货,这已经是他们今年“远嫁海外”的第六批产品,一举创效54万元。

众所周知,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弘大公司又是如何将产品销售到海外的呢?

“这是我们使用‘互联网+营销’新模式,依托百度推广和‘海智在线’等网络平台,‘网’出的一片新天地。”弘大公司网络销售负责人阮可介绍。

为给好产品找到好“婆家”,他们“线上、线下”共同发力,不断做大“朋友圈”,增加创收渠道,自主研发加工的变频器壳体,销售到了江苏舜华和山东仝锐等非煤矿企业,共计创收120万元。与山东兰剑科技公司合作了安澜电力3期技改RGV车体、盱胎仓储堆垛机、宁德时代回转支承等项目,将销售网络从“煤内”延伸到了“煤外”,从国内拓展到了国外,让弘大“智造”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