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质量效益不高、管理方式粗放、市场竞争力不强”等这些制约发展的“顽疾”,企业如何重整行装,焕发新活力?
在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大背景下,重装集团坚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咬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转型”破题,向“改革”发力,找病根、下狠药、除病痛,着力破除改革发展路上的“拦路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推进企业安全稳定高效发展。
击痛点,焕发第一要素“人”的活力
“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的痛点、难点,也是提升企业活力、效率和效益的关键,改好了就会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重装集团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刘玉果强调,管理最核心要素是人,要通过“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激活人力资源这个核心要素,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该集团上下迅速行动,挂出“作战图”,排出“时间表”,立下“军令状”,下定决心大刀阔斧“改”。先后建立了以岗位设置为主体,以定编定员和差异化薪酬为两翼,以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为驱动的“一体两翼三驱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出台相关制度及配套办法10余项,强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落实落地。
“今年以来,我们通过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精简安置各类用工377人,预计节省人工成本3000余万元。全面打通人才建设三通道,358人从管理岗位转向了专业技术岗位,790名职工被聘为技术和技能人才。”重装集团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部长韩捷介绍。
针对管辅人员多、劳动工效低、人工成本高、职工收入低、生产一线劳动力紧缺等问题,出实招、动真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植入精益管理理念,开展市场化精益化“两化融合”,对生产经营全要素、全价值链实施精益市场化管理。成立资产运营中心,通过制定全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把生产经营任务层层落实到每一个岗位,细化到每一项关键绩效指标,通过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指标库、设立KPI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多维度考核等方式,将绩效考核与价值创造和效率效益紧密挂钩,打通精益管理“最后一公里”,增强职工成本、效率和效益观念,实现了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
同时,该集团强化重点人员精准激励,牢固树立“工资越高成本越低”理念,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和高技术人才培养,打通管理、技术、技能三个晋升通道,实现职工职业发展通道的动态管理、持续优化。
树立“凭本事吃饭、用能力竞岗、靠业绩取酬”的鲜明导向,采取机关部室一季度一述职评议,管理技术技能人员一年一考核的长效管理机制,强制排序,拉大收入差距,优化内部分配机制,提高各类重点人员履职能力,推进薪酬分配向经营业绩好、投入产出效率高的单位倾斜,向关键岗位、核心人才、一线技能人才倾斜,全面激活企业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
重装集团还充分发挥职工在岗位创效中的关键作用,探索建立研发费用包干、创新创效超额奖励、超额利润分成等激励方式,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大胆为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激活了企业改革发展的一池春水。
破关键,打通产业转型升级“堵点”
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重装集团聚焦能源集团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聚焦主责主业,精准对接产业链,强化对标提升、合作交流,不断优化组织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向核心产品、支撑企业集中发力,培育特色优质产业集群,推动由“单一”产业向“体系”思维转变,构筑了产业、资金、市场、人才、平台、技术等多要素协同,产业与市场高效对接的全新商业模式,努力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装备供应商和服务商。
“今年以来,我们累计处置低效无效资产33194.48万元,回收现金流26879.79万元,提前完成能源集团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重装集团规划经营部部长苗健介绍。
“改革必然会有阵痛,但是不改革就是长痛。”刘玉果斩钉截铁地说。
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敢于揭短,敢啃“硬骨头”。今年重装集团通过全面、系统、准确、客观的分析企业发展现状,找准问题,大胆改革。立足实际,科学编制了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按照关停、注销、合并、整合“四个一批”工作思路,在能源集团内部首个完成工会公司清理,同时完成宁阳分公司注销和莱芜装备输送带业务剥离工作,并实施外部托管,实现了生产成本和效率大幅提升。集团运营质量不断提高,发展路子更加科学高效。
“高端装备最本质的特征是高质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质量是基础,创新是关键。”刘玉果表示,在打造产业产品优势上,重装集团坚持“产品质量+运行效能”双保障、“煤机装备+非煤装备”双支撑、“自主创新+联合研发”双通道,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增强自主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打造智能化、高可靠性精品装备,确保主导产品始终保持优势和领先水平。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重装集团坚持走质量为先,标准化、精益化、管理优化相结合的全面质量提升路径,推进“六个全面管理”,把企业转型升级的立足点真正放到提高质量和实际效益上来。
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用生命捍卫质量”工作理念,严守“质量问题5倍赔偿”承诺,创建精品工区,植入精益文化,从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质量控制、售后服务质量、创新改进质量等多个方面,全面开展质量提升工程,推进精益生产,打造精品装备,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水平,打牢高质量发展基础。
“质量决定企业能走多远,那么创新就决定了企业能飞多高。”依靠创新提升效率和生产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从“依附跟进”到“跨越发展”,从“制造”到“智造”,是重装集团抢占竞争制高点,推动转型升级的一个关键性举措。
该集团成立创新研究院,加大研发投入,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采取“市场+技术”方式,利用能源集团内部市场巨大吸引力,深化产、学、研合作,依靠5个研究中心和10个研究分院作用,开展高端装备产业研究和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集成创新、推广,通过“揭榜挂帅”、项目攻关、研发费用包干等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推动价值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立足绿色、清洁、高效、节能,创新发展再制造产业,成立再制造公司,建有国内唯一机械产品再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全国最大的机械产品再制造产业园,具备千万吨工作面成套装备再制造能力,形成年6000架液压支架、100部刮板机、50台采煤机生产能力,并向钢铁、电力等产业延伸。重装集团获评“中国煤机行业‘十三五’科技创新领军企业”,旗下大族公司获评国家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称号。
面向“十四五”改革发展宏伟蓝图,重装集团发展基础更牢,步伐更快,底气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