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三河口公司立足“控”字做文章,构建集材料市场化运营机制、成本考核优化机制为一体的经营效益管控体系,在降本增效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悉,该体系将全公司划分为原煤生产、洗煤运销、后勤服务3条考核线,设定流程管控、效益分析、风险管控、方案优化4大模块,实行公司、专业、区队、班组、个人5个层级考核。
“体系的核心是算账,连一张打印纸都能算到成本,还原每个考核目标单位的真实盈亏状态,就是要让大家清楚为什么亏、怎么减亏创效。”该公司考核办主任王超敏说,效益的产生点在成本上,效益管控就是要把复杂的事简单化,让每名职工都有会算账、算细账的理念和能力。
该公司将人工费、材料使用费、电费等成本指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并细化到各个岗位,将考核结果与工资结算挂钩,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使每名职工由被动接受管理变为承担责任的岗位经营者。
“现在不仅要抓好安全生产,还要勤算账,确保领取的配件、材料和生产工序对得上。公司考核严格、奖勤罚懒,我已经连续3个月领取了节约奖。”该公司掘进工区材料员韩新来说。
当被考核单位的成本与利润不达标时,有关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就会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优化生产增减因素来降低成本。今年10月份,掘进工区锚杆等支护材料费用较高,经掘进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调研分析后,采取了“高强度、低密度”的注浆锚索支护方式,用锚索替代顶板锚杆,并在局部区段使用皮带梯替代钢筋梯,在保证巷道稳定的基础上避免了二次支护,实现了降本提效。
“我们要当‘铁公鸡’,不该花的钱坚决‘一毛不拔’,该花的钱花在刀刃上,用企业的‘紧日子’换来职工的‘好日子’。”该公司财务总监姚守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