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内)
综合消息
矿业非上市公司

变独角戏为大合唱,三河口公司“契约结对”让支部力量倍增

作者: 梁锡洋  曹士昌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11日

今年以来,三河口公司积极推动基层党支部打破专业界限,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不断探索了以资源共享、合作共建为主题的“契约结对”活动,实现了以党建促发展。

该公司皮带工区承担着由10余部绞车、8000多米皮带组成的原煤运输线维护工作,战线长、点面多,维护起来很不容易。“在机电方面,皮带维修工先天不足,这是长期以来的瓶颈。”皮带工区党支部书记张化芝说,“尤其是随着一提双优的推进,永磁电机等新机电设备投入后,很多时候发现了问题却很难找到解决的办法。”

对此,张化芝打起了机运工区的主意。机运工区党支部创建了“机电云诊所”微信群,工人在机电维修中遇到技术问题可随时向群中党员技术骨干进行远程请教,提高了维修效率和质量。

张化芝主动找到机运工区党支部书记马峰,提出借助“机电云诊所”解决“自家难题”的要求,与欲扩大“业务范围”的马峰一拍即合。

搭乘机运工区“便车”后,皮带工区维修工通过井下智能手持机,随时在“机电云诊所”进行“问诊”,然后“照方抓药”,大大提高了维修效率,使瓶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业武说,“机电云诊所的业务扩张,不仅是机运工区党支部和皮带工区党支部合作的成果,更是‘契约结对’推动安全生产的生动写照。”

该公司创客联盟成立之初,创客们将自己“禁锢”在各自专业、单位的“小圈子”里,导致创新工作迟迟打不开局面。对此,党支部书记们专门召开研讨会,就项目立项、人员技术等问题出主意、想办法,并根据各自优势进行了“结对”创新。

为实现各个党支部间的“相加”,由“结对”党支部轮流主持,定期收集一线生产的需求,组织开展创新项目研讨交流。一时间,矸石山扬尘智能治理系统、自移式皮带机尾、便携式皮带撬棍等项目攻关接踵而至,创新局面广泛打开。如今,生产单位每月都能涌现出几个创新项目,多时可达10多项。截至目前,完成创新成果76项。

“打破专业、隶属限制开展结对,形成更为科学长效的党建链,再以党建链引领和带动专业链、服务链。”董业武说,“契约结对是三河口推进党建工作供给侧改革的一项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