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5月份复用物资920万元;精益物资管理,物资周转实行线上档案化管理,周转材料的复用速率提高20%。”
“洗煤厂加强技改、增加尾煤泥深加工项目,实施二次浮选,尾煤泥灰分提高到80%以上。”
一份份细分的工作内容正是枣矿集团付煤公司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之路的缩影,也是该公司持续开展“两增三降三提升”专项活动的生动展现。自专项活动开展以来,该公司从细处着手,微处发力,精准管控,实现最优投入,达到最高效率。
为落实专项活动,该公司以“算大账、算细账”为主线,建立完善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制度体系,围绕经济效益“加法”、成本管控“减法”、改革创新“乘法”、精益管理“除法”建立起长效机制,助推矿井以最优的投入,创造最大的价值。
如今,“两化融合”管理意识渗透至矿井管理的每一个角落,各职能部室、生产区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职工们纷纷赛点子赛创意赛水平,形成“唤起职工千百万,围绕算账同心干”的生动局面。
筑牢品牌 提升“利润点”,如何让付村煤优势发挥的更长久,该公司实施以煤质衔接为中心安排采掘衔接的生产组织模式,不断提升效益增长点,“付村煤”品牌被进一步筑牢。该公司对井下采掘接续进行了调整,3上3下煤层相互配煤,发挥优质焦煤资源最大效用,确保主提升最大化和源头煤质最优化;按照“吃干榨净”的思路,实施沿空留巷技术,减少岩巷掘进,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率,对现有资源精采细采,把好煤质源头关。
煤质优劣受各个生产环节的影响,该公司延伸管理触角,坚持把“煤质”基因深深植入每个生产环节,建立全流程煤质管控体系,着眼煤炭洗选、煤质监管、运输提升等关键环节,对选煤厂进行脱介筛和浮选系统扩容改造,完善配煤系统,为原煤入洗和销售提供了合理的配比比例;根据市场煤质需求,按照用户距离的远近、运输周期的长短进行精细配煤,合理满足客户煤质要求;发挥煤质考核刚性引导,对于煤质出现问题要比照安全事故进行责任追究,确保产品煤质百分百达标。
该公司坚持技术挖潜是最大的挖潜理念,对设计、工艺、技术、装备等进行优化,从源头上避免浪费。掘进专业优化1008运输顺槽、605材料顺槽开口施工方案,减少施工巷道98米,节约费用160万元。采煤专业优化调整1202工作面回采方案,在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延采70米,多回收资源近5万吨。开展支护优化技术研究,利用顶板窥视仪摸清井下各区域围岩松动圈范围,在605运输顺槽进行了工业试验,将传统的顶板“横向梁”调整为“横向梁+纵向梁”联合支护形式,节约费用5万元。
此外,他们充分发挥智能快掘装备的效能,实现支护作业高可靠性和高效率,7臂钻机同时支护,效率可提升240%以上。“一煤一岩”两条智能快掘线建成后,减岗提效效果显著,单个迎头人数将从12人减少至8人,创出了半煤岩单头单月471米最高进尺,综掘半煤岩巷单进水平提升63%。“智能化掘进快速、安全,提高了迎头施工人员的安全系数和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该公司生产技术科主任工程师樊坤介绍。
“我们将继续以‘精细管理、精益管理、精品工程’为主线,不断细化‘两化融合’管理措施,促进矿井经营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该公司经理张道福说。